國產科研潛艇 中山大學:5年內完成
中山大學宣布,將在5年內研發台灣第一艘由國人自製的「水下載人載具」。該計畫能在海底「內太空」打造另類的福衛5號,2年多就可以進行第一次測試。未來這項載具可加速海洋綠能計畫、離岸風力發電、黑潮發電、深層水等研發,也可支援軍方聯合演訓、軍事探查以及水下救援等。
中山大學、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國防大學理工學院、中信造船、台灣國際造船等5個單位組成聯盟,1日在台北召開記者會,宣布共同研發水下載人載具,並投入相關人才培育工作。
教育部長潘文忠說,今年夏天有許多令國人興奮的事,包括國產的福衛5號衛星發射成功,希望該計畫能在海底「內太空」打造另類的福衛5號。
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說,目標為5年內分階段規劃設計,發展出操作深度達1,500公尺的小型潛艇,預計每年將投入5千萬元,5年將投入2.5億元,其中,中山大學出資半數,另外一半由其他單位投入。
水下無人載具與水下載人載具有何不同?國研院海洋中心主任王兆璋解釋,這兩者就像是大刀跟小刀,各有用途。目前國內已有自製水下無人載具,可下潛到海底2,680公尺,但很多研究必須身歷其境,才能更有效地採集資訊以及應變,因此,透過此計畫發展水下載人載具。
王兆璋說,相關技術已研究將近10年,預計該計畫約在2~3年後,可逐步下探到海底約700公尺,預計5年後能夠達到1,500公尺的深度。
前國防部副部長陳永康強調,該專案在5年後會展現出台灣「走向海洋」的實力,拓展商機,不僅是海洋研發、軍事探查等,未來也有能力投入國際災難救援,例如:有飛機在海上失事或是沈船等重大災難時,台灣就可派出水下載具協助。
科研潛艇除了作為科研教育使用,中山大學說,還可擴及至中油、台電、中華電信、海事工程等付費營運,未來也將邀請其他單位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