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劍橋撤稿 一窺中共的不安全感
世界知名出版機構劍橋大學出版社,近日因中共施壓,從其刊物上撤下數百篇文章,在全球引發激烈的抗議聲浪。外界指責此次事件是在打擊學術自由。那麼,這次撤稿事件到底折射出中國存在的哪些問題呢?
劍橋8月18日宣布,應中共要求,從《中國季刊》上撤下315篇敏感文章,內容涉及六四、文革、香港、台灣、新疆和西藏等問題。此舉在國際學術界引發強烈反彈。
出版社於是在8月21日收回撤稿決定,8月22日在微博上發表劍橋大學聲明說,劍橋先前決定撤文是為了避免其中國網站遭封,但之後決定恢復撤下的稿件,以堅持作為劍橋根基和原則的學術自由。此聲明發表後不到12小時,就被中共網監從網路上刪除,突顯中共言論審查的嚴厲及無所不在。
《中國季刊》表示,對撤稿事件感到「深切關注和失望」,稱「這項對學術自由的限制並非孤立舉動,而是縮窄中國社會的公共參與和討論的政策延伸」。
《中國季刊》主編普林格爾(Tim Pringle)還透露說,劍橋大學出版社幾個月前即收到類似要求,被要求撤下1千餘本電子書。
法新社8月22日爆料,中共還要求劍橋大學出版社移除在其網路上所刊的來自《亞洲研究期刊》的約100篇文章。
中共審海外刊物 學者:不尊重國際學術自由
多家外媒報導稱,雖然中共屢屢封鎖被其視為敏感的媒體平台,如《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和路透社等,但此次對於劍橋大學出版社的審查還是不同,因為遭審查的海外學術刊物讀者群小,不像《華日》和路透等媒體受眾群體比較大,影響也比較大。
中共日前開始審查波及人數少的海外學術刊物,這一舉動不僅突顯其無孔不入的特點,還反映了中共的不安全感。曾在《中國季刊》發表文章的香港城市大學前政治學教授鄭宇碩,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中共的這一舉動不遵守國際慣例,「是對國際學術自由的不尊重,事實上也反映中國領導層的不安全的感覺。」
鄭宇碩指出,「除在大學教書的人,或者讀研究生的人,普通的人是不太看這些文章的,它的影響力對普羅大眾來說是有限的。」
美聯社的報導稱,世界各國許多學者呼籲劍橋重新在其中國網站放上被拿下的文章,從而突顯出他們對言論自由的關注,以及關注中共對學術組織日益增強的影響與控制力。
眾多企業對中共言論審查打擦邊球
雖然劍橋最終選擇恢復撤下的稿件,讓很多人為此而歡呼,但仍有很多國際公司在中國為了求得中國市場而實行打擦邊球的做法。
中國知名學者、社會學家李銀河對美國之音說,中國現在有一個大問題,那就是許多的影視節目、書籍報刊等為了能夠順利地出版,他們都在自我修正、盡量地躲避審查制度,可是卻不去探究它的根本原因,那就是中國本來就不該有審查制度,因為這是違反中國《憲法》的。
中國《憲法》第35條給了中國老百姓很多自由,比如言論、遊行、集會、結社、示威、出版等自由。
蘋果公司在7月底已從其中國區應用軟體商店(App Store)撤下了多款幫助用戶翻越防火長城的應用軟體VPN,理由是要符合中共的規定。蘋果的這一做法遭到了廣泛的譴責。被下架的Express VPN公司對此表示:「看到蘋果公司協助中共進行這種審查,我們非常遺憾。」
外界評論說:「賈伯斯在創立蘋果公司時或許無法想到,中國市場巨大的利益背後會讓公司面臨『道德層面』的悖論選擇。」
除了蘋果外,美國電商巨擘亞馬遜在中國的業務營運商也開始執行中共對在線內容嚴格限制的規定。
「在中國開發市場就要依據中國法律」?
對於中共要求劍橋撤稿一事,中共官媒《環球時報》在其社評中指責說,外媒是藉機「攻擊中國(中共)加強審查制度」,並稱外界可以不滿西方機構為中國市場的「五斗米」折腰,但不能罵中共「強勢」。《環時》形容這部分批評中共的西方人是「最蠢的」。
針對劍橋撤稿一事,《環時》還指出,「中國有關部門提出的(審查)要求,只要依據的是相關法律,就沒什麼可指責的」。但李銀河等社會學家已多次指出,中共的言論審查制度本身就是違反中國基本《憲法》。
美國之音評論員海濤也表示,言論不審查是中國《憲法》第35條的規定。海濤還說,在中國的現實生活中,《憲法》第35條往往被更實際的諸如《刑法》條律、公安部制定的《社會治安管理條例》等所取代,因此在實際運行中就被完全虛化。
另一方面,中國雖然加入了聯合國,但卻沒有履行《聯合國憲章》賦予公民的言論自由和知情權,也引發社會人士的質問。中國社會觀察家田奇莊認為,中共的審查制度就是剝奪了公民的言論自由和知情權這兩項最重要的權利。中國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實際上應該帶頭遵守和落實《聯合國憲章》的神聖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