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工業化本土化 高鐵釋維修零組170億商機
交通部長賀陳旦於會中表示,前瞻計畫中的軌道技術研究暨驗證中心,就是政府向學界學習,從上而下正式且系統性發展國內優質可靠的工業,找尋台灣軌道產業的機會。台灣高鐵和國內的研發單位、廠商合作開發許多軌道零組件,已有不小成果,台灣軟實力可以即起直追世界級水準。他也說,軌道產業是一種選擇,代表一種價值觀,和一種進步生活的象徵,希望大家一起努力。
台灣高鐵公司董事長江耀宗表示,「維修能力自主化」以及「維修物料在地化」是公司目標。台灣高鐵自2007年通車營運以來,即針對車輛、號誌、通訊、軌道電力及場站機電等重要系統,建置自主維修能量,目前自主維修率已超過8成;2011年至2016年間,與88家本土廠商合作開發維修替代性物料,相較於直接向原廠購買,節省維修經費達12億3仟6百萬多元。
江耀宗說,軌道零組件自製率,希望從目前的15%於2020年提升至30%。此外,高鐵公司在2008年籌建「電子工廠」,專責檢修電子電路板及組件,累計至2016年底為止,檢修數量超過2.400件。
台灣車輛公司董事長蔡煌瑯也來共襄盛舉,他說,軌道工業的產值非常大,未來高鐵零組件若能給台灣本土廠商機會,不但能降低高鐵公司營運成本、擴大軌道工業規模、提升軌道技術、更可創造就業機會。國車國造,台灣在零組件非常具有實力,在空調馬達也有深厚基礎,這就是台灣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