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汙染 才是中國大陸的灰犀牛
近日「灰犀牛」的概念在中國大陸日趨火爆,被官方越來越多地運用在經濟領域危機上。不過「灰犀牛」概念的提出者、美國學者米歇爾・渥克(Michele Wucker),在接受中共黨媒專訪時直點中共死穴:「外界更關注中國灰犀牛的部分還是環境問題,如水、空氣汙染、食品安全問題等。」
中共7月在金融工作會議上出現了「灰犀牛」的概念,首次見諸黨媒頭版的《有效防範金融風險》中,強調金融風險防範「既防『黑天鵝』,也防『灰犀牛』,對各類風險苗頭既不能掉以輕心,也不能置若罔聞」。
此後,「灰犀牛」在中國開始引起廣泛關注,各媒體開始聚焦什麼是「灰犀牛」、比「黑天鵝」更可怕的「灰犀牛」到底是什麼等;連《人民日報》還撰文〈「灰犀牛」,究竟什麼來頭?〉來全面解讀灰犀牛。
據悉,「灰犀牛」概念首次是由渥克於2013年1月在達沃斯論壇上提出的,指的是「明顯的、高概率的,卻又屢屢被人忽視最終可能釀成大危機的事件」。2016年4月,渥克經過研究整理出版了《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一書。
據「灰犀牛」中文版作者介紹,渥克是全球思想領袖、2007年古根海姆學者獎獲得者,和2009年世界經濟論壇「青年領袖」。她還身兼數職,包括擔任總部在紐約的國際政策研究所所長、芝加哥議會全球事務研究中心副主任,及《國際金融評論》拉美辦公室主任。
中共喉舌媒體報導稱,在渥克看來,中國這個社會的絕大多數危機是大概率、高風險事件(「灰犀牛」)不斷演化的結果,這些風險的存在早就廣為人知,卻由於體制或認識的局限,沒有得到積極防範和應對,最終升級為全面的系統性危機。
《人民日報》海外版的微信公號「俠客島」8月9日發表專訪渥克的文章,渥克介紹自己在書中主要傳遞了一個觀點:「我們並沒有解決顯而易見的問題。」渥克強調:「在外界看來,中國最受關注的灰犀牛還是環境問題,如水汙染和空氣汙染,還有食品安全問題、以及自動化和人工智能對就業的影響等。」
渥克一語道破中共建政68年來,澈底破壞了人賴以生存的社會環境的事實,無疑點了中共死穴。此前也有專家表示,被中共破壞的生態,幾代人都難以修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