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綿易致癌 學者籲重視
石綿曾在工業製程中被大量使用,普遍運用在各類產品與建材上,生活環境中無所不在。不過在1970年代石綿被確認為第一類致癌物質而被禁用,現今不少用石綿瓦和波浪板的老建築都藏著危機,台大公衛學院研究發現,與石綿傷害指標疾病「間皮瘤」近年發生率快速增加,19日舉行《致命粉塵》新書發表,替民眾解析石綿造成的健康危害。同時呼籲政府全面統計並標示國內石綿建築。
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鄭雅文說,1970年代就將石綿列為第一類致癌物。歐盟在1998年,也全面禁用石綿產品;至2013年底,全球已有超過50個國家全面禁用石綿,包含日本、南韓等。石綿引發的疾病是工業發展史上,規模最龐大且社會爭議最多的職業病。以日本為例,戰後工業化時期大量使用石綿,過去20年來,間皮瘤死亡個案成長3倍;2015年就即有1500人因間皮瘤死亡。
國衛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主治醫師李俊賢指出,追蹤1980~2010年的癌症登記資料,發現從2000年之後,台灣在惡性間皮細胞瘤患者有快速增加趨勢,政府應積極正視石綿帶來的危害,並採取預防措施。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張烽益說,希望透過這本書的拋磚引玉,讓曾有石綿暴露的勞工意識到職業病問題,而國家也應正視現有職業病補償機制的不足。
大公衛學院院長陳為堅說,過去只看到石綿用途便利,使用幾十年後才發現對於健康的重大危害。台灣使用幾十年,當這些材質在拆除時,工作者就可能會暴露於石綿粉塵,該如何保護勞工的健康,是現在重要的課題,政府應更加正視石綿造成的嚴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