蛹之聲音樂培力營 助偏鄉小校共築音樂夢

來自國立台灣交響樂團的師資為「蛹之聲」夏季音樂培力營的學員做個別指導。(記者黃淑貞/攝影)
來自國立台灣交響樂團的師資為「蛹之聲」夏季音樂培力營的學員做個別指導。(記者黃淑貞/攝影)

【記者林萌騫 /南投報導】
「蛹之聲」夏季音樂培力營13日在暨大附中舉行成果發表會前記者會,由Butterfly交響樂團團長廖嘉展、培力計畫榮譽召集人暨大校長蘇玉龍、暨大附中校長張正彥及培力營音樂總監謝東昇引導,依序參觀163位學員分別在國台交個別課、弦樂B團、弦樂A團及管樂A團上課情形。

從10日開始,為期5天的「蛹之聲音樂培力計畫」夏季音樂培力營,有29位大學生、17位高中生、28位國中生及89位國小學童,合計163位學員,在暨大附中圖書館、玄關、會議室、管樂教室等8個場域,為14日晚上在埔里鎮藝文中心的成果發表會展開緊湊的練習。

當晚的演出曲目,包括威廉泰爾序曲、卡門組曲及命運漫波等著名的音樂作品。

由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和埔里Butterfly交響樂團發起的「蛹之聲音樂培力計畫」,結合大埔里17所學校、1所教會、274位成員,串連從小學到大學的音樂教育系統,以及國立交響樂團的資源,支援計畫中的偏鄉小校–約占全部學校的6成,讓音樂在這些偏鄉校園扎根。

來自國立台灣交響樂團的弦樂、管樂和打擊樂的8位師資,從早上到傍晚,接連進行個別課教學。

「既不會看譜又不會打拍子」, 國台交法國號團員陳雪琪表示,從沒有教過這麼沒有基礎的學生,也對自己被派來參與培力計畫感到疑惑。

「希望我們的參與,可以讓你們更好。」經過1年多,她深深為「外面看不到的愛心」所感動,徹底感變想法,並以能幫助其他樂團提升為榮。

去年開始擔任北山國小弦樂團老師的陳幸君,從小到大讀的都是音樂班,接觸的也都是一對一的教學,參與「蛹之聲」計畫讓她接觸到另類的教學方式與多元的成員,讓她打開新思維:「不是來自城市或社經地位較高的家庭才能學習樂器。」

以大提琴為特色音樂的南豐國小,不只學童在學,老師們更組成教師團投入學和教。「從不會到會,看到孩子們明顯的改變」, 教師團成員劉淑慧說,一年前沒有樂器,學生們只能拿著弓揣摩想像,比較沒有勁;今年樂團租了大提琴,孩子們可以背回家練,越拉越有趣,甚至連家人也一起加入學習的行列。

謝東昇表示,今年培力營的特色是大學生增加了,其中有9位是在地的暨大學生。除了專業師資外,就讀大學、高中的音樂志工擔任小老師,以大手拉小手的方式指導國中、國小學員,象徵音樂傳承與分享。

蘇玉龍指出,由於Butterfly交響樂團的設立,沒有藝術系所的暨大今年開始以「特色大學計畫」招收音樂資優生,讓整個大埔里地區的音樂教育系統更完整,從小學至大學能連貫起來。

「感謝說不盡」,廖嘉展談到,埔里在地鄉親每年180萬元的捐款,讓Butterfly交響樂團的年度計畫無後顧之憂,也讓樂團能連結到國際,為台灣發聲,同時給予孩子們音樂養分,將來能為台灣這塊土地繼續打拼。

延伸閱讀
不捨兒時美景荒蕪 夫妻志工17載
2014年09月23日 | 10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