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劇皇后小白玉霜自殺成謎 死前留下一行字直指真兇

【記者李文馨/報導】
1967年12月21日,中國評劇藝術家小白玉霜,因長期被揪鬥,不堪受辱服安眠藥自殺身亡。死前她用油筆在手心裡寫著:「我沒有文化,你們還要欺負我!」一代名伶,就這樣含恨告別了人生,那一年,小白玉霜年僅45歲。

小白玉霜,原名李再雯,1922年生於山東掖縣農村,乳名叫小德子。1927年,她5歲時,母親跟一個唱花鼓燈的男演員跑了。她父親一氣之下,帶著她離開家鄉輾轉來到北京,因要去「闖關東」沒有盤纏錢,無奈將她賣給了白玉霜家,給白玉霜做了養女,隨白玉霜(李桂珍)姓李,起名再雯。

小白玉霜的成名,頗有戲劇性。1937年2月,正在上海演出的白玉霜,突然與人私奔,不辭而別,跑到河北霸縣去了。「評劇皇后」突然失蹤,這成了當時上海灘的一大新聞。可已經與劇場簽訂了演出合同,幾天的戲票都已賣出去了,戲班子為了維持生計,在情急之下,只好把李再雯改名為「小白玉霜」,頂替白玉霜的主角兒地位,挑大樑,把她硬推了出來。

年僅15歲的小白玉霜根本沒有念過書,她靠自己的勤奮和聰明,自學成材,就像一顆新星,在大劇院的舞台上冉冉升起了。可惜好景不長,李卞氏的劇社在上海演出半年之後,合同期滿,小白玉霜只得跟劇社北返天津,李卞氏回到天津後,她急忙在河北省霸縣堂二里村,找到了逃婚至此的白玉霜。

白玉霜在李卞氏的威逼之下,忍痛告別了丈夫,重新回到天津,繼續唱戲。幾年後,白玉霜在北京病故,小白玉霜正式接替養母擔任主角,在京津一帶唱出了名聲,豐富了「白派藝術」。

據行家評道,小白玉霜扮相大方,善用眼睛傳神,表演風格輕淡素雅,細膩含蓄,不浮不泛。無論是演唱技巧的運用,還是唱腔的設計安排,她都能從刻畫人物出發,細膩而真切地表達人物感情,樹立好人物的音樂形象。

小白玉霜代表作有《秦香蓮》、《杜十娘》、《小女婿》、《羅漢錢》、《朱痕記》等。

中共竊取政權後,小白玉霜加入了中國評劇團,為評劇藝術改革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由於受中共謊言毒害,小白玉霜陷入「舊社會把我當成草,新社會把我當作寶」的荒謬邏輯中,對中共的所謂「新社會」充滿感激之情,為中共新政權宣傳不遺餘力。小白玉霜因此在1956年被中共吸納為黨員。

然而,1966年5月文革爆發後,小白玉霜也沒能逃脫厄運的降臨,「舊班主」、「黑線人物」、「反動學術權威」、「三舊寵兒」、「三名三高」、「反黨分子」、「資產階級代表人物」、「漏網右派」等諸多政治帽子統統扣在了她的頭頂。

造反派們抄了她的家,還砸了她房間裡的一切陳設。同年8月26日,小白玉霜和其他被打倒之人,又被造反派們公開批鬥、暴打,並隨之被關進「牛棚」,進行所謂的勞動改造。

小白玉霜機械地跟著大夥兒早請示,晚匯報,背語錄,讀文件,由於她完不成勞動指標,更交不出每天的認罪材料,所以經常被打,身上的傷痕一道接著一道……!

造反派們要小白玉霜承認:從整風鳴放時她就反黨,在政協會議上,就向黨進攻過,她是個漏網右派,要她承認她罷演過現代戲,反對現代戲,就是反對毛澤東的革命文藝路線。

還要她承認1952年在朝鮮前線演出《秦香蓮》,販賣封資修黑貨,是故意瓦解軍心,破壞抗美援朝等等,但小白玉霜只承認自己有缺點錯誤,不承認自己有罪。

在小白玉霜被關押期間,她放在丈夫那裡的積蓄也被搶走,她的丈夫被迫與其離婚。從「牛棚」放回家後,小白玉霜再次受到了打擊。

1967年12月16日,曾經擔任毛澤東的秘書戚本禹,在一次講話中稱「馬連良、小白玉霜是反革命」。這種定性將本已彷徨無助的小白玉霜徹底擊垮。

同年12月18日,小白玉霜吞食安眠藥自殺後,被人發現送往醫院。可一位姓傅的醫生卻在病例上,貼了一個字條「黑幫分子,不予治療」,將小白玉霜徹底推向了死亡。12月21日晨,小白玉霜離開了這個冰冷的世界,身邊沒有一個人。

一代名伶,就這樣含恨告別了人生,那一年,她年僅45歲。死前,小白玉霜的左手心上寫著:「我沒有文化,你們還要欺負我!」言外之意,將她置於死地者,不僅是那些批鬥她的人,更確切的說,是中共發動的政治運動。

轉自「新唐人」

延伸閱讀
認清中共本質 才能迎來中國民主
2017年06月08日 | 7年前
文革十年 中國豫劇大斷層
2017年04月30日 | 7年前
廣西文革中的吃人狂潮(中)
2017年03月28日 | 7年前
廣西文革中的吃人狂潮(上)
2017年03月27日 | 7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