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有「腦」會決定何時發芽
一項最新植物學研究獲得驚人的發現,植物種子似乎有「迷你大腦」,因此能自己決定何時何地發芽生長。
據《生命科學》(Live Science)6月7日報導,這種植物的「迷你大腦」存在於種子之中。雖然它沒有像人類大腦的溝回結構,但是其功能之強,絕不遜色於人腦。
植物種子能將周圍環境的訊息恰到好處地處理,在合適的時間釋放生長激素而開始發芽生長。參與該項研究的英國伯明翰大學植物學家巴塞爾( George Bassel)解釋:「植物像人一樣,它們也能思考和做決定。」
人是使用大腦中的神經系統進行這種思考、判斷。對於植物來說,它們也有一套「迷你大腦」系統,行使相同的功能。「在植物種子中,有很少量的細胞在做思考判斷的事情。這些(植物)細胞像(動物)神經細胞那樣發揮相同的功能。」巴塞爾說。
雖然人們早已知道植物有感覺、能「聽」、能「看」,但是這種思考判斷能力令人不得不感到驚奇。因為按照進化論所謂的生物低級高級之說,植物是非常低級的生命,怎麼可能具有像高級動物大腦那樣的複雜神經功能呢?《生態學雜誌》(Oecologia)2007年的一份研究報告說,植物還能在遇到危險時,表現出相互溝通訊息的能力。
巴塞爾表示,「植物會思考」這種概念並不是牽強附會的誇大植物的功能。從繁衍、生殖及遷移角度看,植物只能通過種子實現遠距離運動。而在種子被動物攜帶或風吹播散的過程中,它必定面臨各種複雜環境。
在找到合適生長環境之前,種子處於休眠狀態。在它判斷環境是否適合發芽以及日後生長的過程中,需要綜合分析溫度、土壤、水分、陽光、溼度等非常非常複雜多變的訊息,最後做出恰到好處的決定——發芽。
巴塞爾描述,一粒種子含有3~4千個細胞,其中25~40個起著協同控制種子生長激素的產生和釋放。他們有一些細胞產生促進發芽的激素,有一些產生繼續休眠的激素,兩群細胞相互傳遞信號。在種子判斷外界適合其生長時,促進發芽的激素則多產生和釋放。
巴塞爾最後表示,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存在截然不同生理結構的動植物竟然有非常相似的思考判斷功能,這是進化論解釋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