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旅遊前 需要知道的各地習俗

 (Fotolia)
 (Fotolia)

文/夏雨 整理
夏季是旅遊旺季,尤其很多家長會趁著暑假帶著孩子出國旅遊,不僅可以親子共同休閒,也增加孩子的視野和閱歷。但到了其他國家,會接觸不同的文化,有時候還會不小心觸犯一些文化禁忌。

據英媒《每日郵報》刊文,介紹了一些可能在海外不同國家可能遭遇的文化衝擊,在旅行之前事先了解文化習俗差異,可避免尷尬和衝擊。

小費文化:在美國,人們去餐廳進餐,需要支付15~25%的小費,去酒吧、旅館,也需要給服務生小費,甚至是洗手間,都需要給服務員小費。

披薩大小:歐洲人的習慣是一人吃一份披薩;而在美國旅行,如果在餐廳點大披薩,就會被披薩的大小所震驚。

衛生紙禁丟馬桶:希臘雅典的地下水道系統老舊,廁所會貼上「禁止將衛生紙丟入馬桶」告示。

超市賣槍枝子彈:芬蘭和美國的超市幾乎無所不賣,除了牛奶、麵包等日常用品,甚至還賣槍枝和彈藥。

塑膠袋裝牛奶:不同於一般的罐裝、玻璃瓶裝容器,加拿大人用塑膠袋裝大包裝牛奶,一個大塑膠袋裝有3個小塑膠袋牛奶。當然,也有販售紙盒裝牛奶。

穿越馬路:在美國一些地方和波蘭,行人任意穿越馬路會吃罰單。

花錢不是大爺:很多西方國家的服務業都遵循「顧客至上」理念。但在希臘,如果你批評店主或其生意,店主很可能用不禮貌的方式趕走客人。

上廁所先付錢:在波蘭,上廁所需付錢,所以出門要帶零錢。

大眾交通用手機:在日本,搭大眾運輸工具,必須把手機設定在靜音或調震動模式,這是一種禮節。

印度搭火車:和西方國家大不同的是,在印度搭火車,需要經過激烈爭搶、推擠才能上車。

人與人的安全距離:在美國,和人站得很近可代表熟識,也可能有冒犯意味;英國和德國則傾向人與人之間相距遠一點;而在墨西哥,人們總站得很近,有時難免令人尷尬。

馬桶並非一個樣:在中國,馬桶有多種式樣,有些有蓋子,有些沖水把手得往下按或往上拉;在移動火車上,使用者甚至必須使用蹲式廁所。

酒吧文化:酒吧是英國幾世紀以來的文化,到現在仍不退燒,因此街道上酒吧很多。

親臉頰習俗:雖然互親雙邊臉頰是法國人打招呼極為重要的一環,但這種方式可能會嚇到一些保守的人。

排隊是美德:英國人恪守排隊原則,所以在英國千萬別插隊。

對陌生人態度:捷克人鮮少與陌生人談話,這一點對一些來自熱情國度的遊客會不習慣。

點頭和搖頭:在保加利亞,人們搖頭代表同意,點頭代表不同意,千萬別搞混了。◇

延伸閱讀
端午節習俗 可防病養生
2017年05月19日 | 7年前
晉現首例H7N9 旅遊警示升級
2017年05月17日 | 7年前
相約花見 日本賞櫻名所之東日本
2017年05月02日 | 7年前
低價一日遊 消基會:4成違法經營
2017年05月10日 | 7年前
五一假期出遊 陸人狀況多
2017年05月01日 | 7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