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都夜雨 老基隆人憶往事
穿越國道1號上唯一的隧道——大業隧道,客運沿著基隆孝二路前進,沒多久客運靠在路邊,隨著步下客運的階梯,海風迎面襲來,聞到一陣鹹味,眼前映入藍色海洋,天空不時有黑鳶盤旋,來自德國籍愛達貝拉郵輪(AIDA BELLA),則停靠在基隆港東三碼頭,這就是「現在」基隆人的日常。
基隆市的發展源於基隆港的建港,在台灣經濟起飛階段,基隆港曾有一段風光的時間,名列世界第七大港口,如今的基隆港,因台灣大量製造業外移,貨運量驟降,加上港口設施已日漸不符國際運輸需求,以及面臨台北港崛起的衝擊,過去的榮景不再。
船務代理50年 林正義談基隆港
「我從當兵退伍後就回來做船務代理的工作,一待就做了50多年」,基隆市船務代理公會前理事長、義合船務公司總經理林正義回憶起當時的基隆港,「60年代吧!那時候做的是散裝船,裝卸的業務有將近80%是港務局(基隆港務分公司)的工作,剩下的才分給基隆大同運輸公司、「紅帽仔」(搬運工公會),以及由碼頭工人組成的勞動合作社。後來港口有貨櫃船進入,但港務局承包了所有的貨櫃業務,其他公司都不准接貨櫃的業務。」
「為了因應貨櫃運輸時代,港務局開始改建及增建貨櫃碼頭,那時候船非常多,貨櫃船要進來基隆港,要在外木山(基隆港的西邊)海域排隊入港,曾經看過那邊停了10幾艘貨櫃船。不過因為原本的東岸碼頭無法負荷吃水量深的貨櫃輪,所以港務局就開始改建及增建貨櫃碼頭,基隆港的營運量差不多在1980年代到達高峰。」
林正義眉頭深鎖緩緩地說:「基隆港受限於腹地狹小,周邊交通不便,再加上港區規模已到達極限,港內大部分碼頭的吃水深度又無法停泊巨型貨櫃輪,基隆港的貨運量從1990年代開始衰退,本來準備在外木山興建深水港,不過因為難度太高、經費太過龐大等理由,再加上政治問題,最後決定在新北市八里興建BOT的台北港,這等於封殺了基隆港。」
為什麼台北港影響這麼大?林正義解釋,台北港貨櫃碼頭公司是由長榮海運(持股50%)、萬海航運(持股40%)與陽明海運(持股10%)合資籌組,這些公司為了達到收支平衡,開始把貨櫃移到台北港,自然影響基隆港貨櫃量;現在的船越造越大,基隆港水深不夠,船也跑到台北港;散裝船越來越少,基隆港腹地小、交通不便,船就跑到台中港,「基隆港沒落了,現在外木山外面幾乎看不到(船隻)排隊(入港)」。
郵輪帶來的人潮 不等於基隆的商機
「God never shuts one door without opening another」,基隆港擋不住港運衰退的潮流,但國際郵輪公司卻紛紛在基隆布局,隨著郵輪觀光客日增,2016年底達到68萬人次,基隆港也成亞洲第五大郵輪港口,不僅有世界頂級私人郵輪「海洋世界號」停靠,公主郵輪最新盛世公主號也將在2018年停靠基隆港。
林正義認為,基隆港雖然現在有大型國際遊輪停靠,但遊客一下船,在碼頭等待的遊覽車就把人接走,去台北、去故宮、去台灣其他地方,留下來的只有零零落落的散客,人也不知道要逛什麼。
「郵輪來到基隆確實是個利多,但是基隆還需要更多的變化,基隆的未來,有必要將港市合一,也要把視野拉得更廣,延伸到基隆其他角落。但是有一個重點,『改變基隆』不可以淪為政治口號,過去的基隆已經有太多口水案例,現在是一個機會,好好地改變基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