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北韓】專家解析北韓飛彈實力

北韓5月14日試射的「火星12號」中遠程飛彈。(網路圖片)
北韓5月14日試射的「火星12號」中遠程飛彈。(網路圖片)

文/記者吳達

北韓在金日成統治期間即渴望發展核武,初期從巴基斯坦購買大量的核技術及濃縮鈾離心機,並自利比亞購買鈾。到了金正日繼位後,2006年首次進行核試驗。金正恩2011年在位後積極發展核武,希望很快擁有發射到美國本土的核武飛彈,對美國構成外交挑戰。北韓4月15日舉行閱兵式,包括新型的洲際彈道飛彈(ICBM)。為了解平壤飛彈實力,BBC特別訪問軍事專家漢納姆(Melissa Hanham)。

漢納姆是美國「詹姆斯.馬丁防擴散研究中心」資深助理研究員。

北韓最早擁有的彈道飛彈是前蘇聯「飛毛腿」飛彈(Scud),1979年,埃及總統沙達特(Anwar Sadat)與北韓達成飛彈技術合作協議,將少量蘇聯製飛彈送給北韓。

取得「飛毛腿」飛彈後,平壤立即對其進行逆向分析研究,開始製造和測試自己的飛彈,陸續發展出「火星6號」(Hwasong-6)、「火星7號」及擴大射程的「蘆洞」(Nodong)系列。後者可能具備運載核彈頭的能力,北韓甚且出口到巴基斯坦和伊朗。

北韓近期又仿製前蘇聯的R-27潛射彈道飛彈(SLBM),並將其改造為能夠打到美軍關島基地的移動式陸基飛彈,稱之為「舞水端」飛彈,它可能也具備搭載核彈頭能力。金正恩2016年開始試射這款飛彈,但6次試射僅在去年6月成功1次。

北極星潛射飛彈

「北極星」(Pukguksong)是一種可以從潛水艇發射的彈道飛彈,去年4月,北韓成功開發出固體燃料後,開始試射這種潛射飛彈。不過,射程很難到達美國、俄羅斯以及中國大陸,而且北韓潛艇噪音很大,很容易被發現。因此,目前這種飛彈並不具備軍事意義。

北韓今年2月從陸地試射「北極星2號」,這次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是使用固體燃料的潛射飛彈。

液體燃料便宜而且可靠,但缺點是易腐蝕,不能儲存在飛彈體內,必須在發射前才能注入。這意味著需要分開運輸飛彈、燃料及氧化劑,如此一來目標太大,容易被衛星定位。

固體燃料能夠儲存在飛彈體內,較具機動性。這次閱兵上, 北韓展示兩個裝載固態燃料火箭的罐體。

根據華府智庫「禁止核擴散研究中心」,北韓目前的武器庫,包括一些尚未測試的飛彈類型有:KN-02(射程120公里)、飛毛腿(300到1千公里)、北極星KN-11(1千公里)、蘆洞(1,300公里)、舞水端(3,500公里)、KN-14(1萬公里)、KN-8(11,500公里)。後兩者還未測試。

新型ICBM與核彈頭

美國最關心的是北韓能否製造出能夠攻擊美國本土的核飛彈。這次閱兵見到一種從未展示過的新型ICBM,美國將之稱為「KN-17」,是專門針對軍艦的飛彈,曾出現在北韓新浦潛艇基地。迄今這種陸基反艦飛彈有過2次失敗的發射紀錄,但已引起美國、韓國以及日本的重視。

2015年北韓展示新型「KN-14」洲際飛彈,2016年北韓媒體報導展示所有洲際飛彈配件的影片和圖片。在今年的閱兵上,北韓展示2種固體燃料洲際飛彈,新產品在「KN-08」基礎上有相當的變化。

北韓報導稱,他們已進行防護物耐熱實驗。遠程飛彈和太空火箭最大的不同是,完整的彈頭需要重新進入大氣層,耐熱實驗可測試彈頭能否承受高溫及高壓。

還有報導稱,北韓配備更加高效的燃料。如果證實這種燃料更有效率,那麼不僅阿拉斯加和夏威夷進入了北韓飛彈的射程,倫敦和華盛頓也可能受到威脅。

雖然專家評估北韓短期內還無法試射這兩種新型固體燃料洲際飛彈,但是叛逃的前北韓駐英大使館官員太永浩透露,北韓打算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完成洲際飛彈的開發,這意味著北韓很快會先進行「KN-8」液體燃料洲際飛彈的試射。

北韓或掩護洲際飛彈開發

值得關切的是,北韓5月14日發射一枚據稱為「火星12號」的中遠程飛彈,韓國國防部分析,該飛彈射程有4,500至5千公里,性能高於「舞水端」,但尚未達到洲際飛彈水準。

令專家憂心的是,火星12號可能是多節洲際飛彈的一部分。如此一來,北韓可以在不踩到美國紅線的情況下試驗洲際飛彈。航太工程師席林(John Schilling)說,該次試射顯示北韓有重大進展,發展出洲際飛彈的時間可能從早先預期的5年縮短到1年。◇

延伸閱讀
韓:北韓南飄氣球 非無人機
2017年05月24日 | 7年前
北韓又搗彈 聯合國強烈譴責
2017年05月23日 | 7年前
揭祕北韓駭客部隊180單位
2017年05月22日 | 7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