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皮蛇 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治療照護

 (維基百科)
 (維基百科)

文/記者徐乃義

帶狀疱疹起因於潛伏於神經節中的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活化,在皮膚上沿著神經皮節散布產生帶狀的水泡,因而稱之帶狀疱疹,俗稱「皮蛇」。典型症狀為在患部呈現成群的皮疹、水泡伴隨皮膚紅腫及疼痛,大約7~10天後即會逐漸結痂癒合。需特別注意的是,通常在出現水泡前的3~5天可能就會在患部出現疼痛感,甚至是刺、癢的異常感覺。

臺北榮總桃園分院醫師指出,帶狀疱疹的發生率與年齡有很強烈的關聯性,年紀愈大發生機率愈高,在50~60歲以上的族群,帶狀疱疹的發生率有很明顯的上升。年齡較大的長者比較可能會產生疱疹後神經痛,根據國外的統計資料,疱疹後神經痛的盛行率在50~54歲大約為8%,而在80~84歲則可達21%!其他的危險因子包括:帶狀疱疹開始時疼痛較嚴重者、或是皮疹範圍較大者,較易產生疱疹後神經痛。除此之外,據統計,疼痛的程度在年齡愈大長者愈嚴重!在高齡族群中,如何處理與避免疱疹後神經痛是一個重要的議題。

疱疹後神經痛是帶狀疱疹最常見的慢性合併症,一般來說,疼痛在皮疹出現後持續超過3個月以上;大部分的個案,疼痛多半在皮膚病灶癒合後消失,但是約1/5的個案在皮膚病灶癒合後,在相同神經皮節區域仍持續有疼痛感。疱疹後神經痛的患者在患部可能出現針刺、尖銳、燒灼般的疼痛感覺,或是搔癢、緊繃感,造成個案相當大的困擾,部分患者甚至因為衣物的碰觸、摩擦,都會造成嚴重的疼痛,對於身、心、日常生活及睡眠品質影響甚鉅!

疱疹後神經痛的治療方面,目前藥物治療僅能控制疼痛,並無根治的辦法。藥物治療如:三環抗憂鬱劑、抗癲癇藥及類嗎啡藥物等可緩解疼痛感。其他如局部麻醉劑貼片或是辣椒素使用,亦可幫助減輕疱疹後神經痛。高齡族群常因為多重慢性病而容易有多重用藥的情形,因此更需注意藥物交互作用、跌倒、嗜睡等問題。目前最有效預防疱疹後神經痛的方式是接種疫苗,以避免帶狀疱疹的發生。現今已上市的疫苗,建議50歲以上成人施打,可降低帶狀疱疹發生率50%,疱疹後神經痛可降低67%;此外,在台灣目前疫苗未有健保給付,需自費施打。因此年長的個案、50歲以上免疫功能正常且無其他禁忌症的成人,可考慮自身情況是否需施打疫苗。

疱疹後神經痛對一般患者來說,就已經造成不小的困擾以及身、心的煎熬,如果能與臨床醫師充分溝通配合,規律作息,搭配藥物使用,一樣可以得到平穩的疼痛控制,進而改善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李萬益九十九棵百合花追思母親
2017年05月07日 | 7年前
桃園祭新招 單車淨溪更環保
2017年05月07日 | 7年前
華航招募空服員 月收入65K
2017年05月05日 | 7年前
粽夏扭蛋趣 免費玩樂園
2017年05月05日 | 7年前
婦女癌篩 早期病變治癒率高
2017年05月05日 | 7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