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中華文化 王金平談王道治國
蔡英文政府上台已滿一年,回首這一年來,總統和內閣在各項議題上開闢過多戰場,造成陳抗事件不斷,社會對立氣氛濃厚,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日前提倡中華文化中的王道精神,從執政、立法和兩岸等面向幫新政府把脈,並提出治國的藥方。
1988年7月1日,法國《坎培拉日報》刊登了當時齊聚巴黎的75位諾貝爾得主的聯名倡議,「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到2,500年前,到中國的孔子那裡去尋找智慧」。
王金平表示,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自古至今創造的物質與精神財富的總和,是持續至今最古老的文化,從黃帝時代算起已有5千年的發展歷史,而到了近代,隨著國共分治,對中華文化也產生衝擊,中共在中國大陸發動文化大革命,以強勢的政治姿態讓傳統中華文化發生質變,對文化破壞甚為嚴重;而播遷到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則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傳統中華文化,包括先總統蔣公成立中華文化總會、總統府前資政孔德成在大陸文革時期發起「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等等,維繫中華傳統文化於不墜。
從儒釋道談王道精神
他認為,在中華文化裡,以儒家而言,「王道」是以仁義治天下的政治主張,「行仁政而王,莫之能禦也」。至於如何達到王道之始,儒家是追求政治清明、經濟成長和社會安全,也就是政治求中道、經濟求正道、社會求公道;佛家則是慈悲為懷,「大慈與眾生樂,大悲與眾生苦」;道家是「不爭、善下、守柔」,如水一般,能養育萬物,卻不與萬物相爭,往低處流、順勢而為,此為低姿態、高境界,看似柔弱卻有生命力,「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如此才是天下之王者,而非霸者。
「作為王道的守護者,應該是全球各國要維持世界和平的覺悟,也是政府和企業須持有的精神支柱」,王金平說,政客想的是下一次選舉,政治家想的是下一代人,時代的走向到了「選擇」的時候,他引狄更斯名著《雙城記》卷頭辭:「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遇到這種情況,「選擇」就非常重要,「同流合汙是一種選擇,堅持道德也是一種選擇,格局越高、胸襟越開闊,選擇通常會越正確」,他說,大多數國人,都期待蔡總統不是只想到下一次選舉的政客。
政黨輪替三次 困局仍難解
美國政治學者杭亭頓曾言,「一個民主國家從初期邁向成熟的過程中,兩次的政黨輪替是一個關鍵的里程碑。」台灣經過政黨輪替三次,至今仍陷困局,王金平歸納藍綠政黨試圖解決政經困局的三大方案,幾乎雷同,卻也都是失敗的嘗試。
他說明,首先是頻繁更換行政院長和閣員,盼挽救下跌的聲望,結果人民與內閣更加疏離,閣揆與閣員因對政府運作缺乏經驗,施政更難推動,惡性循環下,聲望非止跌回升而是跌跌不休。
其次則是總統以黨政須一體為由,出面協調府、院、黨以集中全力,但多年運作的結果,不分藍綠是越集權就更「越權」、體制越混亂、執政越沒效能。
第三是喚醒藍綠對抗的幽靈,企圖鞏固各自基本盤再出發,結果造成政治上更多杯葛對抗,社會更對立、人民情感更受傷、國家更撕裂,「不論哪個政黨成為政治上的贏家,人民、社會與國家都是必然的輸家」。
他呼籲,在剩下3年多的任期中,完全執政的蔡總統若能秉持中國傳統的王道精神,以仁治國,政治上行中道、經濟上走正道、社會上求公道,國家才能更團結,新政府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欲解兩岸僵局 大陸要開闊胸襟
至於當前的兩岸僵局,王金平呼籲中國大陸要開闊胸襟,傳統中國「王道」是君主以仁義治天下,以德政安撫人民的統治方法,今日可以把「君主」改為「國家領導者」,他說,「傳統優秀的中華文化可適用於今天,更顯得重要」。
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上任後,多次強調要宣揚中華傳統文化,王金平談到,習曾經承諾「將一如既往為廣大台灣同胞辦實事、做好事」,他呼籲這種「以大事小」的王道精神,對台灣展現開闊的胸襟,才能喚起台灣「以小事大」的樂意,兩岸僵局才能有解。他也對蔡英文提出影響兩岸關係的五大因數,「實力、意願、情緒、情感、義利」,提醒蔡政權在面對兩岸形勢與變局時,必須有多元多面向式的思維,才能制定出有效且可行的,符合台灣人民利益的兩岸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