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文化資產與青年 基隆的最後機會

文/記者陳懿勝

「台灣對於古蹟、老建築的維護,確實落後其他國家,更不用說被改得面目全非。」基隆在地畫家王傑認為,台灣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卻不懂得保護古蹟,許多具有歷史深度美學價值的古老建築,面臨的都是被拆掉的命運,台灣人對於歷史沒有感覺,對於後代沒有責任,這是文化上的遺憾。

歷史建物的矛盾

王傑說,以西班牙為例,這個國家曾經歷過許多內戰,不論是鄉村或城市都經歷過砲火的無情襲擊,但是當自己在西班牙時,可以在許多城市看到保留很完整的老建築跟古蹟,這是這國家的全民意識,人民會主動保護文化資產,不會去「討論」,也不會浪費時間在這無意義的議題上。

王傑指出,反觀台灣,文化資產的留存問題,一直是社會爭議的話題,台灣的都市樣貌,新、舊並不是重點,建築裡面的人文歷史、建築架構才是要去關切的地方,而不是帶來的利益。或許有人會質疑,更新、開發可以帶來都市的發展,為什麼要保留舊的東西?「這並不是問題,而是在於怎麼去面對及處理的態度。」

「以荷蘭的阿姆斯特丹為例,在都市計畫建設過程中,沒有將保留與拆除雙方放在對立面上,而是花很多人力修復古蹟,不拆外觀,只拆建築內部,他們選擇保留古蹟,挑戰技術並維護建築,將文化資產留給後代子孫,這是一個傳承。如果只是把建築拆掉,蓋新的,帶來的是越來越高的房價,蓋出後輩永遠沒辦法買到的房子,這種犧牲文化資產的行為,我沒有辦法認同。」

「誰應該保護文化資產?」王傑強調,自己是一個學習藝術跟人文的人,所以他選擇站出來,為古蹟、歷史建物發聲,但是不能只有自己,看到的人就應該做,每個人都有這個責任跟義務,因為是自己的家。

基隆需注入新活力

王傑表示,為了找尋各種素材作為繪畫元素,自己常常在基隆各處跑來跑去。過程中,他看到了許多小團體、市民想要改變自己的生活,不僅投入公共議題發聲,也為了改變基隆而舉行各類型的活動,就是這些人讓基隆活起來;畢竟,對於基隆來說,大部分的人還是活得渾渾噩噩,每天只為自己的生活努力,關心公共議題的人還是太少,如果有機會上街(基隆市區),找個人問問現在基隆有沒有在發展什麼,相信幾乎得到的答案會是,「不知道。」

基隆要如何改變?王傑指出,這座城市需要年輕人走出來,注入新血,但是對於他們來說,最大的考驗還是在「舊勢力」。說得直接一點,就是那群無感、沒有想法、害怕改變的「一群人」,他們擁有一定的資源跟權力,卻不想要改變與創新,這就是基隆死氣沉沉的關鍵所在。

王傑認為,青年世代要進入基隆,必須要投入社會之中,在人與人的互動之間,找到生命的價值,去面對各方挑戰,走出自己的那一條路;另一方面,政府部門也要給予協助,年輕人需要利基才能夠生存下來,讓他們有影響力,而非走以前的老路,「基隆現在有改頭換面的機會,百年難得一見,錯過就不再!」◇

延伸閱讀
蔡英文送大禮 基隆將建輕軌
2017年03月17日 | 7年前
基隆輕軌 拚4年後通車
2017年03月17日 | 7年前
砲火間的激盪 基隆砲台百年史
2017年02月03日 | 7年前
天臘書畫會33年 矢志承傳再向前
2017年01月22日 | 8年前
美食配美酒 基隆與連江交流合作
2017年01月17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