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小一歲!五臟保養學起來

(大紀元)
(大紀元)

【記者李小奕/綜合報導】
李伯伯那年六十多歲,身體莫名出現一種怪症狀:雙腿無力,大腿有一種無法言喻的難受,似痛非痛,似酸非酸,日益嚴重,最後幾乎無法行走,生活變得極不方便。

他求助了數名骨科醫生,都找不出病因,更解決不了問題。他原本酷愛散步、四處遊走,嚴重的腿病讓他備受打擊。
 
怪病持續了幾年。一日,一位朋友建議:試試用拳頭每天敲打大腿,可能會有效果。他本着隨便試試的心態,堅持了一段時間。沒想到,僅兩個月,腿病竟漸漸緩解,他能行走了,兩腿恢復了正常!
 
這是筆者身邊一個真實案例,令人稱奇。其實從中醫觀點來看很容易理解,中醫有句話說:「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意思是說,病痛皆來自經絡不暢通;經絡暢通病痛自消。拍大腿的動作就是在刺激穴道,疏通經脈。
 
中國古人留下一套最天然也最簡易的消除病痛、抗老防衰的法寶,以下就來看看中醫是怎樣運用經絡穴道來保健五臟與治病。
 
五臟六腑與經絡的關係

中醫看待五臟六腑,實際上不單是臟器本身,而是一整個經絡系統,五臟六腑共對應全身十二條經脈,彼此互通循環,臟與腑一陰一陽、互為表裡配對,經絡之中則有氣、血、津液運行其中。因此中醫的養生與治病,基本上就是以這十二條經脈及其穴道為主要架構。


(大紀元製表)(大紀元製表)



1. 中醫認為腎是先天之本,腎藏精,精能生髓(脊髓與腦髓)。要保護先天之本,平時可將兩隻手先搓熱,按摩命門穴、腎俞穴。尤其經常吹冷氣、久坐或腰酸背痛的人,可多按壓這兩個穴道。
 
2. 腎主水,大小便均由腎管,如頻尿問題,若非發炎,可按壓腎經的原穴:太谿穴、復溜穴。
 
3. 腎主納氣,如老人或洗腎病人普遍有呼吸急促的現象,可搓搓湧泉穴、命門穴、太谿穴對腎功能有幫助。
 
4. 腎開竅於耳,腎氣衰,聽力就不好。常搓耳朵、常按摩太谿穴。
 
5. 腎主骨,齒是骨之餘,保養牙齒,可吃些補腎的東西,如腰果、核桃、黑豆。還可以叩牙齒,上下牙相叩,每次叩個幾十下,有強健牙齒的功效。另外就是上廁所時要閉緊牙關,有助於保腎氣。
 
6. 其榮在髮,腎的精華表現在頭髮,保養頭髮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經常梳頭,用手指即可。
 
7. 足部是足三陰經、足三陽經的起止點,因此,經常泡腳有助於刺激腳部的腎經、湧泉穴與踝關節以下各穴位,可滋補元氣,溫暖穴道,減少寒氣。在睡前泡腳還可幫助入眠。
 
泡腳方法:可用小桶子泡膝關節以下。水溫別太高(35~45度為宜)、時間別太長,不要超過半小時。水可加一點鹽(鹹入腎)或薑汁(溫中散寒)。

(大紀元資料室)(大紀元資料室)



1. 中醫認為,心是腦和心的綜合體,心主神明,故又稱心神,主宰人的意識思維活動及情緒變化,故神智不清的人心必有問題。心主血脈,氣血不合就有各種毛病,如高血壓、心絞痛、心肌梗塞、心跳過快。
 
2. 其華在面,健康之人,臉色紅潤,白中帶紅;不健康則面呈豬肝色。心開竅於舌,中風的人舌頭歪一邊即此緣故。
 
3. 心的保健方法:
心包經:與心臟有關的經絡為心經與心包經,平時保養可自上往下輕拍手臂、手肘內側,可刺激相關穴道。
 
內關穴:內關穴可通心包經、三焦經與陰維脈(奇經八脈之一)三脈,是很重要的穴道。由於三焦經掌管心、胸、胃,故按壓內關穴可緩解心痛、心悸、胸悶、哮喘、胃痛、嘔吐、暈車、打嗝、急性胃炎等多種病症。
 
內關穴在手掌橫紋三指寬處、兩筋之間,按壓方式為重按、輕揉30秒,不要超過五分鐘。平時按摩內關穴可預防高血壓與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4. 中風、心肌梗塞之急救方法:可在十指尖(五俞之井穴)以針刺放血,即可救急。(針可先用火燒一下做消毒)

心包經及其穴道(正見網)心包經及其穴道(正見網)



1. 脾、胃為後天之本(脾經與胃經成對、互為表裡),胃消化不好,脾亦無法吸收。
 
2. 脾統血、脾造血,如月經不順,即脾有問題。脾開竅於口,從嘴唇可看出脾胃好不好,如嘴唇發黑即脾胃問題。脾主肌肉、四肢。四肢肌肉無力亦為脾胃之問題。
 
3. 脾的保健方法:
腹部問題,如心脾痛、肚子痛、嘔吐、腹脹氣、大便不通、痣漏,皆可從脾經和胃經著手。沿著脾經循行路線去按,找到痛處即可重壓輕揉,每天揉壓可見效。平常保健可以敲敲大腿內側,推推腹部。
 
有倦怠、腹脹、舌痛等問題,可按壓脾經的原穴(太白穴)加胃經的絡穴(豐隆穴)來緩解。單純按壓豐隆穴則有治痰之效。

(正見網、大紀元資料室)(正見網、大紀元資料室)



1. 肺經與大腸經互為表裡。肺主皮毛(皮膚、汗毛孔)。肺開竅於鼻。肺屬金,凌晨三到五點是肺經循行的時間,如果這個時候睡不著、身體不舒服,可能就是肺有問題。
 
2. 肺的保健方法:
順著肺經循行方向輕搓,可改善肺氣不足問題。平時可著重手肘以下的穴道,按到特別痛處即為反應點。
 
尺澤穴:可治關節炎,有止痛作用。治左腳關節要按右手尺澤穴;治右腳關節要按左手尺澤穴。
孔最穴:可治痔瘡。
魚際穴:可治氣喘。
少商穴:可治喉嚨痛、扁桃腺發炎。
 
健康球(兩顆)也是很好的保健工具,對經絡穴道很有助益,可防失智症。

肺經及重要穴道(正見網)肺經及重要穴道(正見網)



1. 肝與膽互為表裡,肝藏血(血液的儲藏庫),開竅於目,如紅眼症、白內障、青光眼都與肝有關。
 
2. 肝主筋,其華在爪。如晚上睡覺抽筋即肝之問題,肝液不足。看指甲亦可知肝功能,紅潤即健康。
 
3. 肝屬木,故肝不好剋脾胃(胃屬土),也會導致脾胃問題。
 
4. 肝的保健方法:
平時保養可順著肝經循行方向輕拍穴道,拍打大小腿內側,肝經、脾經、腎經三條經脈都可拍到。亦可輕敲膽經(在大腿外側),由上往下(順著膽經方向)。
 
林貴中醫師舉了一個穴道救急的案例:一位先生有肝病,有一次搭飛機忽然感到嘴唇發麻,他跟太太說完不久便昏倒了。太太正著急,機上有個人叫她去按她先生的手,結果按了半小時,先生便醒了。
 
林醫師推測,那可能是壓到了三焦經與心包經所起的作用。所以,當嘴唇發麻時,也可以按膝蓋以下或手肘以下的穴道,尤其足部的太衝穴(肝經的原穴),可治許多症狀,並解除危險。
 
老人、小孩有疝氣問題,可常按壓大敦穴。
眼睛不舒服、膝蓋腫痛可按壓行間穴。

(正見網)(正見網)

保肝除了講求營養,中醫還強調「子午覺」,因為膽經運行於子時(11點到1點),肝經運行於丑時(1點到3點),所以應盡量於晚上11點前睡覺;但白天不要睡覺,久臥傷氣。
 
結語

穴道繁多,不必記那麼多,林貴醫師強調一個觀念:「寧可失其穴,不可失其經。」只要大概了解十二經脈的循行路線與方向,然後循著經脈找到痛點去按壓即可。

五臟與五行及其它因素之對應關係。(大紀元資料室)五臟與五行及其它因素之對應關係。(大紀元資料室)

(本文摘編自新唐人電視台《談古論今話中醫》林貴中醫師訪談節目)
延伸閱讀
專家:九個淋浴習慣損傷髮膚
2016年11月27日 | 7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