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歲錢藏溺愛 一胎化養出「慣」世代
中共的「一胎化政策」已在2015年底走入歷史,但所造成的獨生子女教養問題依然延續。適逢過年佳節、發放壓歲錢的時刻,親子教育專家吳娟瑜提醒,獨生子女資源集中,集萬千寵愛,長輩壓歲錢切莫給得太多太快,得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理財觀,才不會養成即時享樂的心理,變得不善理財、不懂珍惜。
與林偉賢合著《孩子就要這麼教》的親子教育專家吳娟瑜,時常受邀在中國各地演講,切身感受到一胎化政策所產生的家庭結構,易對年輕世代的價值觀造成偏差,教養起來相當困難,確實讓當今的中國父母相當頭疼。
她解釋,目前中國社會的家庭結構,多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加上父母與一位子或女。而在爺輩疼愛孫輩的天性驅使下,且父母又在外地工作,無法直接教養子女的情況下,出現教養上的空缺,隔代教養,成就出「嬌慣」的世代。
吳娟瑜談到,這樣「嬌慣」的世代,因為在家中掌握發言權,主導著爺爺奶奶與父母親,誤以為自己是一家之主,逐漸變得恃寵而驕;但當進入社會時,會因不能禮讓與體諒他人,且在團隊中無法合群,最後被同儕、同事排斥,影響往後的職涯發展。另外,獨生子女也可能因欠缺團隊合作的協調力,與願承擔責任的心理,在發現與社會格格不入後,便退縮成為宅男宅女。
她指出,獨生子女更需要從小就受到磨練,因此父母不能毫無原則地退讓,得與他們訂定更加明確的遊戲規則,如:電動打多久、電視看多久,並要與爺爺、奶奶們充分溝通,雙方規則要一致,否則容易被小孩鑽漏洞。
吳娟瑜說,要客觀理解獨生子女,才不會一昧地放縱,她進一步分享獨生子女教養上的六大迷思,提醒父母們不要陷入其中。第一點是認為孩子沒有兄弟姐妹作伴很可憐,給予更多溺愛,這樣父母反而會被他們情緒勒索,其實只要與長輩關係良好,孩子同樣可以享受團隊合作的互動樂趣。
第二點是獨生子女較任性,但父母只要不要無條件地讓步,他們同樣可以學習尊重與分享;第三點是認為獨生子女無法吃苦,其實只要父母不要為他們做得太多,孩子依然可獲得磨練的機會;第四點,獨生子女叛逆心理特別強烈,但只要大人充分了解孩子的身心需求,用對溝通技巧,他們就不會用頂嘴與不理不睬的方式回應。
第五點,獨生子女集三千寵愛於一身,要什麼有什麼,但往往不勞而獲會讓孩子失去自力更生的動力,因此,父母更要懂得給得慢與少,掌握夠就好的原則,孩子才會有力爭上游,凡事靠自己的正確認知;第六點是「獨生子女問題多」,其實正確認知應該是,孩子在不同的時代與成長環境,就會有不同的挑戰得面對。
善用同儕團體 創造孩子互動
吳娟瑜補充,獨生子女在教養上,仍有許多方法能補救。首先父母可善用同儕團體間的互動,讓孩子們共同成長。與其他父母串聯,共同帶著各自的孩子出遊或聚會,讓他們從彼此間的相處中,學習關心與尊重,就好比是兄弟姐妹一般。
另外,父母可私下拜託學校老師,讓孩子承擔更多的責任,擔任班上的小股長、小老師等,可獲得更多的職務經驗。而在服務同學的過程,他們能學習如何為他人著想,不會變得目中無人、沒大沒小。且在寒暑假時,可多讓孩子參加育樂營,多加磨練,累積經驗值。
吳娟瑜分享,她在中國演講時,中國父母對獨生子女教養觀念相當地求知若渴,因為他們寶貝著子女,但因為隔代教養的關係,時常會與長輩及孩子發生矛盾。有時賺了很多錢,最後卻無法把孩子養育好,徒增不少遺憾,「但其實,養育小孩就像買房子一樣,如果頭期款付的多,後面的分期付款就輕鬆多了!」她一言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