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陰霾數據造假 2010年後都是數字遊戲

【記者李淨/綜合報導】
根據中共環保部門的數據,2015年以2010年的環境統計數據為基礎進行減排,2020年以2015年為基礎進行減排。但據環保局內部人士披露,2010年的最初數據都不準,而以後的官方數據都是數字遊戲。

環保部、統計局環統數據失真

上個月持續了將近10天的陰霾,使得京津冀及周邊地區49個城市,空氣質量為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16座城市屬於空氣嚴重污染。

據官方報導,16日至17日華北中南部、黃淮、陝西關中等地有輕至中度霾,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陝西關中等地有重度霾,最強時段出現在16日夜間至17日,局地能見度不足200公尺。

臨近新年陰霾又捲土重來,官方前期的減排和環保督查似乎並沒有生效。《第一財經日報》日前引述一名基層環保局工作人員的話,「每次減排任務的制定基礎,都來源於2010年的《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但因為公報的數據跟事實有誤差,所以空氣污染仍沒有減輕。」

中共官方的環境統計數據開始於2007年。2010年2月,全國性的環境污染物統計數據出爐,即由中共環保部、國家統計局、農業部聯合發布的《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官方公報顯示全國廢氣排放總量63萬7,203.69億立方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中,二氧化硫為2,320萬噸,煙塵1,166.64萬噸,氮氧化物1,797.70萬噸。

而數年過去,這期間官方減排措施與環保督查,也在不斷地推出與加強為何空氣污染仍然嚴重?

該名環保人員披露:「2015年以2010年的數據為基礎進行減排,然後2020年以2015年為基礎進行減排,2010年都不準,以後都是數字遊戲。雖然污染物排放量逐年減少,但是霧霾反而加重。」

「一般來講,環保系統有著3套以上的系統數據,分別為監測數據、排污收費數據和環境統計數據。這3套數據都跟污染負荷污染物排放量相關。在全國第1次污染源普查前,這3套數據間,有的統計相差一個數量級。」

據其介紹,2010年出台的環境統計數據,是應用環境統計軟件,把區域環境污染負荷80%的企業篩選出來,作為重點企業錄入,其它作為非重點源錄入。然而年度環境統計的基數,會因為出現企業漏報,或者企業數據失真等問題造成數據失真。

「而多方面原因導致基礎數據不準,一是統計不全面,例如煤矸石自燃污染量、石油焦、殯葬業等沒有統計,以及沒有包括進一些間斷性生產的、打游擊的小企業等;二是一些國控源、市控源等,重點名單企業數據失真。」該名環保人員表示。

該名環保人員也稱,「最致命的是現行環統有個問題,就是環統篩選出,污染負荷占比80%的企業具體名單進行錄入,其它20%打包錄入。然而事實上,地方為了工作省事,不可能錄入80%的名單,造成20%的數據也失真。」

2017年,中共環保部將啟動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摸清環境污染狀況。上述環保人員最擔心的是,能否實事求是、否定以前、真正摸清底數。

地方政府為「政績」造假 給採樣器戴「口罩」

除了上述中共環保部、國家統計局、農業部的環統數據涉假外,地方政府甚至對空氣質量數據公開造假。

2016年11月2日河北電視台報導,為防止列入空氣污染排行榜,石家莊市政府出奇招僱用保安為,石家莊市學府路和柳蔭街交口附近的空氣質量監測站「保駕護航」。

當地工作人員說:這個工作主要是為防止環境污染,「這都是上面領導決定的」。

從2016年2月起,陝西省西安市環保局長安區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以下簡稱長安區監測站),竟然用棉紗堵塞採樣器,如同給採樣器戴上了「口罩」過濾了空氣,使得數據失真。事件曝光之後,多名官員被調查。

據報導,官方空氣質量數據造假手段五花八門,不僅在西安,大陸不少城市公布的空氣質量數據,與民眾所感受的不盡相同,甚至差異還很大。

比如,有環保部門修改參數;還有的干擾自動監控設備的正常運轉,把空氣質量採樣站點設在公園等遠離污染源的位置;改變空氣質量監測站點附近的環境,在周邊灑掃、噴水,人為降低污染濃度等等。

中共環保部曾公布,自去年以來發現2,600多宗環保監測數據造假案例,涉及到空氣、水、土壤等多種監測,而這些數據還只是冰山之一角。

而中共環保部門對監督治理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睜隻眼閉隻眼。一旦問題被曝光,也只是找個「臨時工」頂罪,使得問責制屢屢落空。
延伸閱讀
過年躲陰霾 陸民出國首選泰日美
2017年01月13日 | 7年前
《四大名著》霧霾版 太有才了!
2017年01月13日 | 7年前
陰霾引發中國第四次移民潮
2017年01月12日 | 8年前
俄媒評中國陰霾:欠的債該還了
2017年01月12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