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細菌在你的牙齒上鑽洞
「齲齒」俗稱「蛀牙」,在台灣口腔疾病的流行病學追蹤中,齲齒的發生率比例相當高,依據國民健康局的統計報告指出,成人齲齒盛行率高達90%以上,預防齲齒也是台灣口腔衛生教育推廣中相當重要的一環。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牙科部紀智文醫師表示,齲齒的發生主要有三個因素:細菌、食物以及時間。若食物殘渣沾附在牙齒的表面,經細菌一段時間的分解,產生酸性物質導致牙齒脫鈣與腐蝕,即為蛀牙。因此,避免蛀牙就要從這幾個面向著手。
紀智文提醒,落實進食後潔牙以及睡前潔牙,可以有效地降低齲齒的發生,因為進食後牙齒表面容易沾附許多食物殘渣,若不立即清除,會與細菌、口水黏液生成沾附性高的「牙菌斑」,飯後進行口腔清潔可有效移除鬆動與初期沾附的食物殘渣與牙菌斑,提高清潔的效果。此外,由於睡眠時口腔內的唾液分泌大幅減少,減少了口腔自清的效果,加上睡眠時間較長,提高齲齒發生的機會,因此睡前的口腔清潔極為重要。
正確與有效的潔牙方式,是避免齲齒的不二法門。紀智文說明,對於齲齒好發的位置,首要就是兩顆牙齒的鄰接面,不論是前牙門齒區或是後牙臼齒區,都是齲齒發生比例高之處,而且通常伴隨鄰近兩顆牙齒的齲齒。為了有效降低鄰接面齲齒的發生,牙線的使用相當重要。
此外,每一個牙縫需使用乾淨的牙線清潔以避免牙齒間的交叉感染,將牙線順著牙縫進入鄰接面後,調整牙線角度順著牙齒的鄰接面上下來回五至十下,需注意牙縫的前後兩個牙齒鄰接面皆需清潔才算完成。
其次好發的齲齒位置位於牙齒的齒頸部,主要因為許多人刷牙時忽略了靠近牙齦部分的齒頸部區域,導致大量牙菌斑沾附其上,除了會造成齲齒的發生,也會產生牙齦發炎與牙周病的問題,因此,刷牙時務必要確實清潔齒頸部的齒質與牙肉,才能達到預防齲齒的效果。
紀智文呼籲,齲齒的治療原則在於預防,正確的口腔清潔方式可參考「貝式刷牙法」。擁有良好的口腔照護習慣與正確的清潔技巧才可以有效提升口腔清潔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