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之王——古典音樂家舒伯特
弗朗茨‧澤拉菲庫斯‧彼得‧舒伯特(德語: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是奧地利作曲家、早期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也是公認的古典主義音樂最後一位巨匠。
古典主義音樂指1730~1820年間的歐洲主流音樂。這個時期的音樂出現了多樂章的交響曲、獨奏協奏曲、弦樂四重奏、多樂章奏鳴曲等等體裁。古典時期和浪漫時期最常見的奏鳴曲式和輪旋曲式,對後代的影響一直持續到二十世紀。除舒伯特外,古典主義音樂大師,如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等人,在人類音樂史上都留下了輝煌的篇章。
短暫的生命
舒伯特的家境很貧窮,其父是摩拉維亞農民出身,曾在維也納郊區利西騰塔爾(Lichtenthal)任小學教師。而舒伯特最初的音樂印象來自其父兄們的室內音樂課。他的一位兄長費迪南德(Ferdinand)後來以教堂音樂作曲家而聞名。
舒伯特在家中接受最初的音樂教育。6歲時開始上鋼琴課,8歲上小提琴課,隨後舒伯特受教於教區唱詩班的指揮霍爾澤(Michael Holzer)學習唱歌與音樂理論。11歲時舒伯特開始在教區教堂唱歌並演奏小提琴。
1808年10月,舒伯特被送往維也納一所附設於宮廷的寄宿學校康維特市學校,一方面學習其它的音樂課程;一方面充當唱詩班歌手。在這段期間舒伯特寫了若干作品,包括他的第一首歌曲《克拉斯格的悲歌》。
1813年,舒伯特十六七歲時,就讀師範學校,而後至其父教書的一所學校擔任教員。18歲那年,一天午後,當舒伯特偶爾拿起歌德的敘事詩《魔王》來讀時,忽然心情激盪,一小時後,流芳後世的世界名曲《魔王》(Erlkonig) 誕生了。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立即轟動了維也納。從此,舒伯特走上音樂創作之路。
舒伯特很崇拜貝多芬,生前曾經兩度前往造訪這位樂聖。1822年,舒伯特帶著新發表的作品去見貝多芬,恰好貝多芬出去了。後來貝多芬在病中發現這首曲子,說「這作品充滿了神奇的火花」。可是,當舒伯特再去拜見貝多芬時,貝多芬已病危不能說話了。從1823年開始,舒伯特的健康每況愈下。而在1827年偶像貝多芬的逝世,使舒伯特遭受嚴重的打擊。
1828年舒伯特臨終時,要求親友將他葬在貝多芬旁邊。舒伯特的好朋友們在他死後,把他葬在離貝多芬墓地不遠的華靈公墓。60年後,舒伯特與貝多芬一起移葬於維也納中央墓地。
永恆的音樂
舒伯特只活了31歲。他一生貧窮不得志,但他的作品卻洋溢著熱情、安詳與快樂。舒伯特一生創作了600多首歌曲,18部歌劇、歌唱劇和配劇音樂,10部交響曲,19首弦樂四重奏,22首鋼琴奏鳴曲,4首小提琴奏鳴曲以及許多其他作品。他為不少詩人如約翰‧沃爾夫岡‧歌德、弗里德里希‧席勒、海因里希‧海涅、威爾赫姆‧穆勒等的作品寫了大量歌曲,把音樂與詩歌緊密結合在一起。
他的歌曲中既有抒情曲、敘事曲、愛國歌曲,也有源於民間音樂的歌曲,其中重要的有《魔王》、《鱒魚》、《菩提樹》、《美麗的磨坊少女》、《野玫瑰》、《聖母頌》、《流浪者》(2首)、《普羅米修斯》、《致音樂》、《迷娘之歌》、《紡車旁的格麗卿》、《牧童的哀歌》、《戰鬥中的祈禱》、《劍之歌》、《戰士之歌》等 , 主要歌曲匯有3部歌曲集 :《美麗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和《天鵝之歌》。他的交響曲中較重要有第四、第五、第八、第九交響曲,其中第八交響曲是一部浪漫主義抒情交響曲,因只寫了兩個樂章而稱為《未完成交響曲》,第九交響曲氣勢磅礴,充滿英勇豪邁的氣概,稱為《偉大交響曲》。他的作品還有d小調弦樂四重奏《死與少女》、鋼琴五重奏《鱒魚》、C大調弦樂五重奏、鋼琴曲《流浪者幻想曲》、《音樂的瞬間》、降E大調即興曲、A大調奏鳴曲和配劇音樂《羅莎蒙德》等。
浪漫派《聖母頌》
《聖母頌》是舒伯特在1825年根據英國詩人瓦爾特‧司各特的敘事長詩《湖上美人》中的《愛倫之歌》譜寫而成。這首作品有典型的浪漫派特色:利用文學的描寫力量強調音樂的主觀性。傳統的《聖母頌》都是直接採取天主教所公定的拉丁文祈禱文。但是舒伯特在此不僅選了幾段蘇格蘭詩人Scott的詩《湖上美人》當作歌詞,也把詩翻譯成本國的語言——德文。
舒伯特彰顯的是祈禱時虔敬的氣氛,讓人藉著聽得懂的歌詞,分享神聖、平靜的心情。這與宗教禮拜用的「聖母頌」目的不太一樣,但同樣具有救贖的力量。
在蘇格蘭詩人Scott的《湖上美人》詩中,有這麼一段場景的描寫:在戰火瀰漫的某一個黃昏,士官羅德烈克獨自在荒野漫步,突然聽到一縷歌聲。原來這就是達格拉斯公主愛蓮,在老臣培恩的豎琴伴奏下,向聖母像唱出的祈禱之歌,傾訴她內心的煩惱,充滿了虔誠的感情。這首歌詞是這樣的:
AveMaria,仁慈聖母,請您傾聽這虔誠告白,請您伸張仁慈聖手,請您來撫慰我這心中悲苦,我將無處投靠身心,永托您那慈恩庇護,啊,我高貴仁慈的聖母啊!請聽聽這虔誠的祈禱,AveMaria。
歌曲抒發了敘事詩主人少女愛倫祈求聖母饒恕其父罪行的純真感情。歌曲採用分節歌形式,曲調柔美委婉、純淨樸實,音樂表情細膩豐滿,表現了作者對真善美的嚮往。由於這首歌曲的藝術魅力,後人將其改編成器樂曲演奏,又以小提琴獨奏及弦樂演奏主旋律、豎琴伴奏的譜本流傳較廣。
最富詩意的音樂家
舒伯特生活在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交接時期。他的交響性風格繼承的是古典主義的傳統,但他的藝術歌曲和鋼琴作品卻完全是浪漫主義的。舒伯特絕妙的抒情性使李斯特稱他為「前所未有的最富詩意的音樂家」。
舒伯特在傳統的室內樂中注入了自己的精神特性。他的室內樂作品都帶有真正的舒伯特的印記,它們也是維也納古典主義的最後一批作品。而在「即興曲」和「音樂瞬間」中,舒伯特使鋼琴唱出了新的抒情風格。它們的隨想性、自發性和意料不到的魅力都成了浪漫主義的要素。
舒伯特最廣為流傳的是他的六百多首歌曲。這些歌曲都是從詩的內心情感中直接產生出來的,沒有人能勝過他那洋溢的才華和清新的情感。談到舒伯特的歌曲,可以引用舒曼對《C大調交響曲》的評論:「這種音樂把我們引入一種境地,使我們忘卻了以前曾有過的東西。」
舒伯特與貝多芬被尊為德語國家音樂界浪漫主義音樂的奠基人。舒伯特不但繼承了古典主義音樂的傳統,並在其基礎上開創了歌曲音樂的先河,從而奠定了他浪漫主義音樂鼻祖的地位,並為後來的作曲家如門德爾松和舒曼,以及再後來的雨果•沃爾夫和斯克里亞賓所發揚光大。在音樂史上,舒伯特被視為最後一位古典時期偉大的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