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基羅 雕刻人生神奇畫筆

《聖殤》。(維基百科)
《聖殤》。(維基百科)

文/沉靜

從《聖殤》(《哀悼基督》)、《大衛》到《摩西》雕像,從西斯廷教堂令人震撼不已的的畫作到聖彼得大教堂的圓頂設計,集雕刻家、畫家、建築師和詩人於一身的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在人間留下了不朽的傳奇。

終身未娶的米開朗基羅留給侄子的財產也很驚人,約有8千多個杜卡特金幣、數不清的銀行帳戶,還有田園房產,換成今天,他可是坐擁好幾百萬英鎊的富翁、世上最富有的藝術家。

然而米開朗基羅一輩子受苦受累,幾乎沒有享用豐厚的物質生活。他的收入除了支付顏料、石材、雇工的費用外,主要都給了父親、兄弟、叔伯和侄輩們。米開朗基羅的藝術創作,不僅是超強的體力勞動,而且凝聚了他全部的精力、激情和創意,在無數次失敗折磨中克服種種困難,經常不眠不休地尋覓成功的詮釋表達,是極其艱辛不易的。他吃硬麵包就鹹魚,穿著掛滿油彩和灰屑的舊衣,蓬頭垢面、鬍子拉渣,精疲力竭地倒頭就睡,活得像個乞丐或苦役犯。

虔誠修行的觀念

年幼喪母的米開朗基羅寄養在奶媽家,奶媽的丈夫是個石匠。他從小就與石頭為伴,跟石匠們學會了用鑿子和錘頭來造像,粗樸的生活方式使他放鬆自在。

在佛羅倫斯求學時,米開朗基羅接受人文主義思想、新柏拉圖學說,常聽宗教改革家薩伏那羅拉的演講,禁慾虔誠修行的觀念,對他影響很大。他曾表示:「應當回歸更純粹的信仰方式,不應享受各式各樣繁華的東西。」甚至說到每個人都應當苦修。薩伏那羅拉抨擊教會腐敗而被火刑處死,心靈受到極大震動的23歲的米開朗基羅,雕刻了成名之作《聖殤》。他打破常規,把懷抱耶穌遺體的聖母塑造得非常年輕柔美,同時深沉靜謐的憂傷、哀感、頑豔,懾人心魄的悲憫激起了人們強烈的共鳴。米開朗基羅解釋說,貞潔女子比縱情享樂的女人美得更持久。聖母是純潔崇高的化身,在靈魂和肉體上永保青春。

雕刻般的減法人生

米開朗基羅對人體解剖學有極其精深的研究,為此他親自解剖了數十具屍體,對人體的肌肉、骨骼做了詳細的研究,並達到嚴重影響食慾的程度。米開朗基羅充滿力量和運動感的素描手稿,如今都是無價之寶,僅大衛的素描造型,他就畫了1千多張。經過3年與世隔絕的苦幹,米開朗基羅終於把一個英雄美少年,從沉睡的大理石中喚醒。《大衛》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如此完美,精確得無懈可擊。年僅26歲的米開朗基羅,被公認為最偉大的雕刻家之一。

《大衛》。《大衛》。(維基百科)

雕刻是做減法,只能去掉,不能加上,鑿去多餘的部分,簡潔流暢、氣韻生動才是好作品。米開朗基羅清苦極簡的生活,即是雕刻般的減法人生。他認為自己的才華是神的恩賜,唯有窮盡畢生之力,向著高潔美好的頂峰攀登,不斷吃苦,專注向神,才能保持創作狀態的敏銳鮮活、衝勁和靈氣。而舒適、安逸、享受是個大陷阱,會消磨意志、鈍化感知、懈怠麻木、墮落沉淪。所以無論多麼富有,他都活得像個窮人,非常簡樸,「將自己獻給壯麗的構思——那些來自天庭的啟發」。

苦行僧的神奇畫筆

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創世紀》。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創世紀》。(維基百科)

1508年5月至1512年10月,歷時4年多,米開朗基羅獨自一人完成了西斯廷教堂天頂畫《創世紀》,從開天闢地到洪水方舟,9個主圖,343個人物,繪畫面積達530餘平方公尺,其工程之浩大和艱難是難以想像的。在18公尺高的鷹架上,長期仰著脖子、廢寢忘食地作畫,當作品完成時,37歲的米開朗基羅卻像個憔悴不堪的滄桑老人,視力和頸部嚴重受損,身軀佝僂變形。

1536年,61歲的米開朗基羅又在西斯廷教堂祭壇後面220平方公尺的大牆上,用了近6年的時間,獨立繪製了壁畫《最後的審判》。將《聖經.啟示錄》的末日審判表現得淋漓盡致、驚心動魄。

與自己較勁 突破自我

文藝復興時期,教皇大興土木,建堂修墓,投標競爭,招聘人才,大師對決最為精采,話題不斷。晚年的米開朗基羅表示,自己從不妒嫉別人,包括達文西和拉斐爾。實際上,在藝術上精益求精的米開朗基羅,一生只跟自己較勁,每個階段都在突破自己、超越自己。他得天獨厚活到89歲,70餘年的藝術生涯創造了無與倫比的奇蹟。

若不是教皇的藝術總監布拉曼特妒忌他的才華,唆使教皇暫不修陵墓,逼迫擅長雕刻的他去畫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使米開朗基羅的雕刻工作前功盡棄,還要為採購來的石料背負巨債。他逃回家鄉,教皇動用軍事力量打到佛羅倫斯,迫使他回羅馬工作。教皇知道,米開朗基羅沒有達文西精明複雜,也沒有拉斐爾柔和討喜,卻是文藝復興三傑中最虔誠的天主教徒,雖倔強難搞,但是個再艱苦也能勇往直前的人,其作品獨有的力度和大氣尤為難得。

他夜以繼日地工作,拒絕外界探視,只留下一個調製顏料幹雜活的,從鷹架設計到構圖草創、繪畫上色,全都親力親為。溼壁畫就是在半溼的灰泥上作畫,加水加色粉得趁新鮮,因為顏料乾得快,事前要做好準備,作畫得一氣呵成。他拆成好幾個部分獨立完成,因為每個區塊都要趁新鮮。如反潮發霉,則心血泡湯、刮掉重畫。

天才與權力拉鋸一再上演,先是內容由教皇命令的十二聖徒變成畫家要的《創世紀》,後是追求完美、堅持自己藝術思路的畫家與不斷催促完工的教皇時常爭吵,有次暴怒的教皇竟揮舞手中的權杖追打米開朗基羅,事後又派人帶上500金幣致歉求他回來。

天頂畫揭幕,別開生面的獨創性令所有的人驚豔得目瞪口呆。那神造萬物的全能與威嚴,天地之初的壯闊清新,拉斐爾感慨:「米開朗基羅是用上帝一樣傑出的天賦,創造這個藝術世界。有幸適逢米開朗基羅時代!」

1513年,教皇陵墓恢復施工,米開朗基羅創作了著名的《摩西》、《被縛的奴隸》和《垂死的奴隸》。除了青春《大衛》,最能體現他爐火純青的雕刻成就的是《摩西》,半神半人壯年的摩西,德高望重,威儀尊嚴,雄健剛勁,手捋長髯,目光如炬,神采沛然。

1529年,54歲的米開朗基羅參加保衛佛羅倫斯的戰鬥,擔任軍事防守工程的總工程師。戰敗後,流亡外地,受到通緝。後來,新教皇克列門七世提出赦免的條件是為美第奇禮拜堂做雕刻裝飾,米開朗基羅以男女人體,表現滄桑歲月中的憂思悲愴,寓意深邃。

在71歲高齡時,米開朗基羅迎接工程史上最困難的挑戰,為聖彼得大教堂設計了直徑達42.34公尺的巨大圓形穹頂,陽光從圓穹和16個採光窗照進殿堂,恍若沐浴著天國之光。仰望內壁豔麗的鑲嵌畫,如立於眾神注目的蒼穹之下。

垂暮之年的米開朗基羅,不僅無償地主持聖彼得大教堂的修建工程,且拿起錘子、鑿子繼續雕刻。距離他23歲的《聖殤》已半個多世紀,辭世前幾天,他還在修改《隆旦尼尼聖殤》,深沉哀婉中有著回歸式的慰藉。◇

《最後的審判》。《最後的審判》。(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
不簡單的德國手工藝──蠟燭雕刻
2017年01月02日 | 8年前
賀陳菊就職10周年 自閉症畫家獻畫
2016年12月30日 | 8年前
詩人的偶像
2016年06月27日 | 8年前
畫家楊翠華 臨摹希望的花
2016年04月25日 | 8年前
一步步地探尋生活之地
2016年05月04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