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步地探尋生活之地

起居室是放鬆身心、小憩的角落,隔壁家種的夾竹桃在窗外搖曳生姿。(商周出版社提供)
起居室是放鬆身心、小憩的角落,隔壁家種的夾竹桃在窗外搖曳生姿。(商周出版社提供)

文/田中元子

古有孟母三遷,而堀越家也不遑多讓,「小日向的住家」的故事可說來話長了。經過一番苦心終於如願以償的15年期間,堀越先生一家竟然搬了7次的家,而且全部都在半徑5公里左右的東京都文京區內。

慢慢的累積了各種「住的學問」,而這些學問絕對是打造新家最好的營養素。於是,在2004年,「小日向的住家」終於完工了。從堀越夫妻倆開始住在文京區到找到適合的建地為止,已經過了1/4個世紀了。

堀越宅是位在面對馬路的一條細長巷道的底端,也就是所謂的旗桿型建地。然而,一走進屋子的二樓,呈現眼前的是明亮充足的採光和開放的空間感。挑高到三樓的起居室氣度十足,在樓梯口的左斜前方是沒有隔間的餐廳,整個空間連成一體,光線和視線也貫穿到整個樓層的最後面。

室內布置井然有序,充滿著簡潔俐落、氣魄凜然的都會感。不過,並不會讓人感到神經質般的緊張不安,反倒是愜意的讓人整個放鬆了下來。緊張與放鬆,兩個相反的要素存在同一個空間裡,這不可思議的協調感,真是爽快極了。

背對書房眺望起居室,窗邊花壇和陽台點綴綠意(商周出版社提供)背對書房眺望起居室,窗邊花壇和陽台點綴綠意(商周出版社提供)

其實這個家,多少也受了一些堀越夫婦倆的共同嗜好……茶道的影響。不過,他們並沒有特別講究茶道的排場,而是把人與物、人與人之間自然和諧、怡情養性的茶道根源當成一種能在生活中實際被運用的器具。

可以快速地拿取、快速地收拾好的收納和動線、給空間加添了表情的掛畫和傢俱等,也全都經過縝密的設計。最重要的是,這個家沒有不合理和無謂的浪費,凝聚在這裡的歡樂和美好,讓這個家更臻完美。

「自然體」(初始的、安定的姿勢)或是生活感這類的名詞,或許會給人一種粗糙、魯莽的印象,但只要仔細看過「小日向的住家」,那麼你可能會想要重新考慮了。因為這裡是用「自然體」去實踐舒適的生活方式,所以才能得到一個如此輕鬆暢快的「生活」。

「小日向的住家」設計:堀越英嗣/ ARCHITECT 5 建築事務所2003年竣工。位於東京都文京區小日向、鋼骨結構的地上三層樓房。在殘留著歷史影子的市街中蓋新房子的原則,除了要能融入左鄰右舍的氛圍,給舊市容注入新的調和感更是目標指向。因為是四周被鄰居的房子所包圍的旗桿型建地,為了避免與周遭房子面面相對,陽台和窗、門的開口部用遮簷和擺放花壇作為遮蔽視線的緩衝。

住宅外觀,懸臂式向外突出部份,是英嗣先生的書房及陽台。(商周出版社提供)住宅外觀,懸臂式向外突出部份,是英嗣先生的書房及陽台。(商周出版社提供)

摘自《和你一起過生活》商周出版社提供◇

 

 

 

延伸閱讀
港區藝術中心 品茗賞景兼舒壓
2015年03月19日 | 9年前
享壽80歲 建築大師漢寶德辭世
2014年11月21日 | 10年前
南投茶博會開幕 國際茶道登場
2014年10月05日 | 10年前
政院修法 外國人考建築師鬆綁
2014年05月08日 | 10年前
黃曼寧學茶有成 獲最佳茶湯獎
2013年10月09日 | 11年前
台灣嘉義 日本靜岡茶文化交流
2013年06月13日 | 1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