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港灣再造 建築師注入創新理念

華裔建築師溫子先分享,從事建築設計逾25年的個人感悟:「不能忘掉自己的本質,不能一昧在城市置入外來的東西。」(記者李怡欣/攝影)
華裔建築師溫子先分享,從事建築設計逾25年的個人感悟:「不能忘掉自己的本質,不能一昧在城市置入外來的東西。」(記者李怡欣/攝影)

文/記者李怡欣

華裔建築師溫子先6日受邀擔任高雄市政府舉辦「2016全球港灣城市論壇」講師,以國際建築師身份,分享其多年項目實踐案例及經驗,以全新設計理念Inno-Culturiage為港區復興提供設計建議。論壇在高雄展覽館盛大舉行,來自25國、49座城市代表紛紛出席,包括巴拿馬、布里斯本等多位國際知名城市市長受邀與會,深入探討港灣城市的轉型與合作等一系列議題。

面對快速變化的城市肌理、產業結構調整以及城市功能需求的轉換,港區正面臨著不斷老化所帶來的挑戰。溫子先提出,全新設計理念Inno-Culturiage,將創新(innovation)、可持續性(sustainability)、文化(culture) 和歷史(heritage) 有機結合,成為建築設計領域的新流派,致力活化社區及歷史建築、創造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和環境,對於港灣再造別具啟發性。他表示︰「我們要發掘港區的文脈和特色,在規劃設計中突出當地的特點,才能打造富創意、可持續的港區復興解決方案。」

溫建築師還援引了多個其設計的項目案例,包括臺北砳建築、中國蘇州西交利物浦大學行政信息樓等,以實證的方式向在場聽眾解說如何創造既因地制宜又獨具特色的經典建築,對於港區復興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設計靈感來源於蘇州城西部太湖里太湖石,石頭內部風化形成孔洞結構,通過切割手法將建築設計為若干孔洞穿過的立方體,設計靈感來源於蘇州城西部太湖里太湖石,石頭內部風化形成孔洞結構,通過切割手法將建築設計為若干孔洞穿過的立方體,(Aedas提供)

蘇州西交利物浦大學,城市兼具豐富文化傳統和快速經濟發展,設計靈感來源於蘇州城西部太湖里太湖石,石頭內部風化形成孔洞結構,通過切割手法將建築設計為若干孔洞穿過的立方體,滿足建築所必須解決的採光、通風等問題的同時,與環境有更密切與直接的關係與互動,藉天然形態詮釋中國文人對自然的理想意境。

設計靈感來源鵝卵石圓潤、優雅的美學理念,河岸卵石覆著青苔綠衣,經歷溪流雨露沖刷兼具力量和個性,形成獨特質感。設計靈感來源鵝卵石圓潤、優雅的美學理念,河岸卵石覆著青苔綠衣,經歷溪流雨露沖刷兼具力量和個性,形成獨特質感。(Aedas提供)

演講案例中,台北南港建案將於2017年完工,設計靈感來源於基隆河畔、取鵝卵石圓潤、優雅的美學理念,河岸卵石覆著青苔綠衣,經歷溪流雨露沖刷兼具力量和個性,形成獨特質感。建築立面垂直綠化使建築如同矗立岸邊的自然之石,同時,卵石由河入海的生命歷程也象徵了南港再次踏上新的經濟發展的旅程。

Lè Architecture, Taipei, Taiwan, by AedasLè Architecture, Taipei, Taiwan, by Aedas(Aedas提供)

溫子先表示,港口地區是重要的經濟樞紐,將城市同世界相連。其對鞏固加強現有經濟地位、創造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和環境至關重要,港區轉型與復興迫在眉睫。

「舊建築承載文化的靈魂」

專訪過程中,溫子先針對高雄在城市進步中衍生出居住權益與公共利益問題,給出了他的觀點。

溫子先建築師6日在全球港灣城市論壇以Inno-Culturiage為題發表演講溫子先建築師6日在全球港灣城市論壇以Inno-Culturiage為題發表演講(李怡欣)

他認為,「新與舊可共存共榮,新開發不能拔除舊靈魂,舊建築承載城市歷史,如同一個人的靈魂,全部移除再造,若干年後會惋惜後悔」。抑或是,選擇用另一種方式把記憶回歸,透過設計手法將當時的印記再灌回新建築,如,建築、物件移到樓層中,市場還是拆了,但內涵保留。他也建議,城市在發展再造過程中,可將建築師角色提前介入,可從舊建築中去蕪存菁、融合創新,這是未來政府可參考的方向。

最後,溫子先也對台灣建築相關領域青年學子分享他從事建築設計逾 25 年的個人感悟:「不能忘掉自己的本質,不能一昧在城市置入外來的東西」他說,台灣人在意自己的主體性,就要思考如何保留自己的文化傳統,不是複製仿古、守舊不變,而是怎樣融入創意來展現文化精神,用建築突顯屬於台灣的本質。

溫子先在台灣出生,先後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和北京清華大學獲得建築學碩士和博士學位,曾任銘傳大學建築系主任,他的作品遍及臺灣、美國、中國大陸等世界多國,曾獲世界建築節大獎、美國建築師學會大獎、亞太商業房地產大獎等,擔任Aedas全球董事。

延伸閱讀
說說君子之風
2016年08月03日 | 8年前
從「七一」看中共的不光彩歷史
2016年07月01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