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產業群聚創新計畫 發表研發成果

利用常溫保色的乾燥技術,將水蓮做成粉末、乾段,適合應用在餐飲烘培。(記者方金媛/攝影)
利用常溫保色的乾燥技術,將水蓮做成粉末、乾段,適合應用在餐飲烘培。(記者方金媛/攝影)

【記者方金媛、楊秋蓮/高雄報導】

客委會首度與工研院合作,推動客家產業群聚創新推動計畫,運用創新技術,鏈結跨界資源,完成北區「北客茶陶」、南區「南客野蓮」與東區「東客米庄」特色產業群聚加值輔導,3日於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發表成果,展現各區特色產業群聚豐沛的研發能量和成績。

「北客茶陶」導入特色茶葉保鮮技術與茶陶壺遠紅外線燒結技術。工研院博士簡全基表示,每種植物所需要的土壤環境都不同,茶樹以適酸性的土壤栽種最好。頭份茶園原生土壤PH值接近8,不適合栽種茶苗,透過生物碳與木醋液的土壤改良,讓通透性變高、保水能力增加、酸鹼質介於4.5~6,有助於茶苗在初期順利長成。

養茶三味負責人陳美玉表示,酸柑茶代表客家勤儉之精神,傳統做法需20~30年才能蘊育出特有的甘醇風味。經由工研院高科技的研製,以1,300度的柴燒,不但縮短時間,也能保存酸柑茶的原有風味,對小農助益極大。

負責「南客野蓮」的吳信茂博士表示,全台水蓮80%來自美濃,目前除了食用外,並無其他發展。工研院利用常溫保色的乾燥技術,將水蓮做成粉末、乾段,適合應用在餐飲烘焙,並利用萃取技術,開發出水蓮手工皂、乳液、純露、面膜和纖體酵素等5項美妝品,皆獲好評,帶動地方投入水蓮產業鏈的意願。

「東客米庄」部分,張景輝博士說,利用多重壓差超音波萃取與粉末化技術與微發酵技術,結合花蓮富里的有機米、糙米和在地食材,開發出高纖「纖味米」和養生「舒服米」,並將碾米後廢棄不用的部分加值後,研發出面膜和精華液。還導入工研院的盒裝技術,協助泥火山豆腐業者利用鹽水作為保存液,保存期限可從3天延長至10天,更有利於宅配銷售。

客委會表示,「客家產業群聚創新推動計畫」共輔導69家業者,成功開發出超過11項創新產品,預估創造出直接效益與間接投資1億4,700萬元以上,促成上、中、下游異業廠商結盟。未來將持續運用各區駐點,提供相關服務及引介跨界資源,協助業者解決問題,聯結資源網路,推升客庄產業的發展動能。◇

延伸閱讀
日本福島土壤 環團檢測銫137超標
2016年11月23日 | 8年前
紙風車劇團「桐花島」週末登場
2016年10月20日 | 8年前
高市校廁「優而美」展現在地特色
2016年07月11日 | 8年前
好客竹縣來趣淘 啟動4路觀光專車
2016年07月08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