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影搖月輝 三弄展清淳 中國經典樂曲《梅花三弄》


枝影搖月輝 三弄展清淳 中國經典樂曲《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此曲起初是東晉桓伊所奏的笛曲,後才改編成古琴曲。明代有人認為是唐人顏師古把它改編成琴曲,流傳至今。另外,今所存唐詩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這說明了南朝至唐間,笛曲《梅花落》較為流行。

 文/楚天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唐代時已在民間廣為流傳,是中國古典樂曲中表現梅花的一首佳作。全曲表現了梅花潔白,傲雪凌霜的高潔品性;並借物詠懷,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讚頌具有高尚節操之人,同時以此精神境界自許。

梅花三弄 源於桓伊笛曲 

這首曲子的來源於東晉桓伊,人稱其「桓野王」。他是一位既能文又能武的大將,曾經在淝水之戰與名將謝玄,大破前秦符堅的進攻。

桓伊雖然地位顯赫,為人卻非常謙遜,平易近人。他不僅精通音律,善於吹笛,而且還有「笛聖」的美稱。(當時的笛指的就是現在的「簫」)。一日,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子王徽之,適巧坐船停泊在岸邊,桓伊從岸上經過,王徽之十分唐突地差人去問桓伊,說:「耳聞您善於吹笛,可否為我吹奏一曲?」他們兩人之前從未見過面,桓伊卻一點也沒有將軍架子,即入船來為王徽之演奏。這段以曲會友、以樂交心的故事,至今仍令人津津樂道。桓伊當時所吹奏的樂曲,成了中國膾炙人口的《梅花三弄》。

泛聲演奏主調 描繪梅品高潔

改編成古琴曲的《梅花三弄》,琴曲樂譜最早見於《神奇祕譜》。琴家們認為:梅為花之最清,琴為聲之最清;用最清之聲來表現最清之物是最恰當不過。全曲共有十段,每段皆有小標題,其樂曲內容,歷代曲譜都有所介紹。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現怨愁離緒的情感。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則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潔不屈的節操與氣質為表現內容。

琴曲《梅花三弄》以泛聲演奏主題音調。在不同的徽位上以泛音重複了三次同樣的主題旋律,用來描繪梅花的清雅高潔、飄逸脫俗的質感,因此而稱為「三弄」。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三十平調曲與卷三十三清調曲中,提到相和三調器樂演奏,以笛作「下聲弄、高弄、游弄」的技法。今琴曲中「三弄」的曲體結構可能就是這種表演形式的遺存。

曲調開闊 更顯梅挺拔氣質

《梅花三弄》曲調開闊,引人入勝。樂曲前半闋奏出了清幽、舒暢的泛音曲調,表現了梅花高潔、安詳的靜態;樂曲的後半部則用稍快的曲調,加上音色的變化,表達月夜梅花寒風中,不畏嚴寒迎風搖曳、堅毅不屈的動態,幽香遠溢。前後兩段在音色、曲調和節奏上然不同,有著鮮明的對比。

今演奏用譜有虞山派《琴譜諧聲》(清周顯祖編,1820年刻本)琴簫合譜,其節奏較為規整,宜於合奏;廣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譜》(清秦淮瀚輯,1868年刊本),節奏自由跌宕,更顯梅花剛健挺拔的氣質,特別曲終前音樂突然從F調轉入a角調,令人耳目一新。

情趣高雅的《梅花三弄》,以它鮮明的音樂形象和特有的藝術魅力,也為今天人們所喜愛。其演奏形式,除古琴獨奏、琴蕭合奏外,還改編為鋼琴獨奏、民樂合奏、琵琶獨奏、琴與編鐘合奏等廣為流傳。這些演奏形式,也甚為悅耳動聽具有古情意之境。聆聽這首樂曲、呼吸之間,似有暗香迎面撲鼻而來。◇

延伸閱讀
來點煩惱
2015年02月15日 | 9年前
吹笛奇才 許雲封辨笛
2015年01月11日 | 9年前
境界
2014年12月16日 | 10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