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染逾地球承受極限 人類生存受威脅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最新調查報告指出,近半個世紀以來的人類活動造成野生動物種群減少一半,目前地球已經無法承受人類活動,人類的生存已受到威脅。
世界自然基金會10月27日在其網站公布〈2016地球生命力報告〉(Living Planet Report 2016)。報告說,調查者在1970~2012年的42年間,追蹤3,706個物種(共超過1萬4,152個脊椎動物種群),包括魚類、鳥類、哺乳類、兩棲類和爬行動物,發現這些物種種群的數量減少了58%。其中,淡水物種的情況最嚴重,其數量已經減少81%。
該機構的全球總幹事馬可.蘭博蒂尼(Marco Lambertini)認為,動物資源銳減意味著生態系統的崩潰,進而影響空氣、水以及生物資源,人類的生存已經受到威脅,而其原因在於人類自身。
報告顯示,人類為了滿足糧食和生活、消費、商業、工業等各方面的消耗,進行不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砍伐、運輸、住宅開發和能源開採等,破壞了森林等動物棲息地,過度獵殺及汙染,使動物種群數量不斷減少。
尋找根本解決途徑
報告指出,「2012年,人類消耗了相當於地球1.6倍生態承載力的自然資源和服務。」 人類的活動破壞生態系統,造成氣候異常、海洋酸化、土地變化、淡水汙染、生物營養物質(氮和磷)循環系統危機以及大氣中臭氧缺失。其中氣候、生態、物質循環、土地及淡水這5方面已經達到危險狀態。
報告探討解決危機的途徑,提醒人們不要「聚焦於表象,而忽視了問題本源」。而本源內容涉及整個人類的心智問題,包括「個人的信仰、價值觀和設想」。
如果這些本源問題能夠被認識和合理解決,那麼隨之所形成的「政治、社會、生物物理或經濟結構」就會出現相應的改變,最後複雜的危機表象就會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