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國教如何因應?芬蘭與高市共切磋
2年後即將啟動「12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對國、高中教室裡的「教」與「學」將帶來一定衝擊改變。5日高市教育局舉辦「2016年國際教育論壇一贏在未來的能力」在社教館登場,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探討「107年新課綱」為台灣教育帶來的影響,高市教育局副局長戴淑芬表示,盼借鏡國內外經驗,增能教育現場教師,成為程式教育起點,串聯政府、民間資源,讓107年新課綱贏在起跑點上,為青年學子創造未來競爭力。現場45O個名額座無虛席,南部七縣市中小學校長與教育人員、高雄市民熱烈參與。
芬蘭堪稱「全世界學習落差最小」的國家,國家教委會前課綱主席哈梅琳 (Irmeli Halinen)分享,芬蘭實施新課綱以「培養學生跨學科領域的專題學習」為主,歷時四年討論,形成階段性結論後才全部上網公開,並邀各界回饋,哈梅琳表示,教育「改變」應是「落實」而非「形式」,如此才能對孩子帶來深刻影響。
由於107年台灣新課綱最大改變是納入科技領域,紮根科技人才培育。英國非營利組織CAS致力推廣中小學程式教育,威爾斯區主席湯姆‧柯里克(Tom Crick)教授表示,英國從2014年開始正式將程式設計納入課綱,孩子從五歲就開始接觸科技,成為我國新課綱最佳典範借鏡。
此外,長期入偏鄉教孩子寫程式的成大資工系教授蘇文鈺,以「台灣教育增能,從程式設計開始」進行分享,並與外國學者共同思辨如何縮短程式教育城鄉差距。
去年高雄舉辦「程式翻轉城市」資訊園遊會,四個縣市視訊連線E-Game競賽,今年更與南屏澎東學校組跨縣市聯盟,分享邏輯運算的程式教育。戴淑芬表示,教育局長期推動「程式教育」,透過遊戲式學習平台及程式競賽,強化學生自主學習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