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報紙是否最終會被電子媒體代替?
當互聯網社交媒體蓬勃發展之際,人們普遍擔心傳統媒體報紙是否終有一天會被電子媒體所代替。中國《財經》雜誌執行主編靳麗萍認為,紙質版最終會消失,因為傳統紙媒的收入主要依靠廣告,目前的商業模式已經無法支撐發行等成本;但她同時認為,深度的內容不會隨著紙質版而消失。
《今日頭條》的文章〈為何做紙媒的大咖們,也認同一個紙張消失的未來?〉引用了靳麗萍的這番言論。文章稱,在過去的幾年當中,一家家平面媒體關閉不斷的印證著「紙媒已死」的觀點。在《今日頭條》對於100多位媒體從業者的調查中,一方面有超過六成的人認為,「紙媒」消失已經成了主流,另一方面,大多數人還是認為紙質書在短期內並不會消失,「確定感」、「深度閱讀」等這些都是他們列出的理由。
目前,在國外,除大公司訂閱報紙外,人們都認可的一個現象就是那些到報亭零售店買報的大都是年長者。那些習慣看報的讀者特別是退休人員每天早晨散步買報已是其生活的一部分,「沒有報紙的未來」對他們來說真的很難接受。
在澳洲維省州立圖書館中,保存並提供各種報紙的舊版資料,供人們隨時查閱。即便在低頭族、人人手不離手機的年青一代,仍然有很多喜愛文學的年輕人會將錢花在歷史名著等書籍上。
去年的一份調查結果出乎一些專家意料,「1/4的大學生雖然有免費的電子書,仍然買同一版本的紙質書。」據《華盛頓郵報》2015年2月22日報導,在美國,雖然大部分大學生在日常社交活動和課業中使用電子設備,但是很多人更喜歡閱讀紙質書籍,而不是電子書。
據美國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喜好紙質書的讀者群在18~29歲之間,而且這群年輕人是利用公共圖書館人數最多的人群。Student monitor的調查提示,2014年秋季,美國大學生平均花費320美元買5.3本書,其中87%是印刷版。而選擇電子書的比率僅占9%。
中國中山大學傳媒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認為,未來的媒體生態將由專業媒體、機構媒體以及自媒體三部分組成,而這也確實是目前的媒體組成結構。從屬性上則可以分為,國家媒體、商業媒體和非營利性媒體。《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認為,創作與分發分離是媒體未來形態的重要的趨勢之一,即媒體專注於內容創作,分發交給幾個主要平台去做。在國外,有Facebook、Twitter、YouTube甚至Snapchat;在中國則是「兩微一端」(微博、微信和今日頭條客戶端),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點資訊、即刻、鮮果等資訊分發平台。
電子社交媒體(如Facebook、Twitter)在今年7月土耳其政變失敗中發揮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政變軍隊透過控制的國家電視台和CNN等部分媒體,宣稱掌控國家政權,組建和平委員會,但政府一方利用手機平台,將不到12小時的政變過程以網路手段實時傳播,令人目不暇接。
此前美媒披露的「中共通過FBI內賊偷竊其情報機密」的大案調查中發現,涉嫌向中共泄密19年的美國聯邦調查局電腦工程師秦崑山(音譯),在和中共的「上線」聯繫時,主要是通過微信來聯絡。《華盛頓自由燈塔》報導說,秦可能給中共情報機構提供反間諜情報,有助於在美國活動的大量中國特工,得以避開當局的偵查。
另據中國《經濟參考報》報導稱,網路犯罪黑色產業鏈趨向無國界,來自中國的網路犯罪團伙,在歐洲、美國設立釣魚網站,通過嚴密的團隊協作返回國內進行詐騙。這已經成為網路犯罪常態,由此形成的黑色產業鏈也開始愈演愈烈。
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7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3,951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50.3%,同比增長2.4%。如此龐大的網民群體已經成為攻擊目標,網路犯罪日益猖獗,且出現跨國化現象。
相信會有很多讀者認為,互聯網帶來的社會弊端不會超過給人類社會帶來的便利,但是,請問僅在重視教育的中國,在幼兒啟蒙教育時,又有多少家長是給自己孩子選擇電子書代替傳統的小兒書和世界優秀童話故事紙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