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光電專區 學者:適地發展效率較高
太陽光電預計2018年達成1.52GW目標,發展主力在803公頃鹽地、1253公頃地層下陷農地以及公有屋頂。對於成立太陽光電專區,政大地政系助理教授戴秀雄指出,光電受地理、氣候條件影響,亂裝可能效率偏低,政府應透過專業調查、資料搜集,找出適合發展地點。台灣建物多、屋頂面積巨大,但利用率極低,放棄屋頂面積等於放著好東西不用 。另外,業者建議開放T接技術解決饋線不足問題、成立單一窗口馬上辦、公布發展藍圖供參考。
「不適合種植的地區發展太陽能,可能會有比較大的風險。」太陽光電公會理事長郭軒甫說,如果把大型太陽能專區集中在某些區域,發生大型災難時,國家能源安全是否受到保障?除了農業角度,也必須思考能源安全角度。
戴秀雄指出,土地運用要考量技術工法,先做土地適用性調查,而不是只把較便宜、問題較小的土地丟出來。像德國光電不可以隨便在設施底下灌漿,法蘭克福附近有追日型態太陽光電,因為載重很大,底下才會灌漿。德國、歐洲農田、牧場中光電設施底下都不灌漿,日後移除光電設施,土地還可做其他用途。
太陽能板立柱工法有2種,沅碁光電總經理鄭博文表示,地面型比較矮,高2-3公尺;如果底下要耕作或做溫室,立柱高6公尺,農機可以通行。太陽光電可仿日本嚴謹規範,日本裝設地面型太陽光電,金屬基樁要做保護,20-25年間不能釋出有毒物;若用水泥基樁,也要能用吊車拉起,不會殘害土地。至於德國風機結合太陽光電做法,台灣除了沒有法條可依循,還要考量居住、音量問題。
鐵皮屋頂發電 地方政府須訂法規
「民宅增設鐵皮屋頂是台灣標準文化」,鄭博文說,縣市政府或營建署應該正視,並設法輔導轉型做太陽光電及降溫,因為議題敏感要注重安全。台灣工業用電占整體用電53%,目前還有很多工廠雖有工廠登記證、安全檢查,卻沒辦法取得完整執照,其實很有資格參與發電,貢獻屋頂降低工業用電比例。能源局、營建署應該考量放寬「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
營建署建築管理組簡任技正楊哲維說,現有鐵皮屋利用,建築技術規則已授權地方政府,依照地方發展特色及環境需求,設置屋頂太陽光電設計、施工、構造及設備相關規定。高雄、台南、台中已訂有《屋頂太陽光電設置辦法》,包括太陽光電高度、面積等。
戴秀雄表示,建物所造成的日影問題,如果沒從都市計畫控制,建物高度是失控的,前一棟可能遮到下一棟,屋頂光電設施效率恐怕非常低,甚至無用化。以橋頭新市鎮、淡海二期新市鎮為例,當時規劃單位提給內政部的案子有考慮這種想法,朝南部分都市計畫樓高限制比較低,以免影響靠北側方高度。
電網饋線缺乏 業者要求開放T接技術
社區電網才是真正分散型電網,也是再生能源真正主戰場。戴秀雄說,台灣分散型電網觀念有問題,歐洲農場使用再生能源,本身就是小電網,分散型電網是在小區域,而不是光電發的很大,連進主電網。今天談分散型電網仍然談台電饋線、變電所涵蓋範圍,還是集中性電網。現在檯面上所說分散型電網是騙人的,「這樣玩再生能源,廠商怎麼玩都玩不起來」。
農委會釋出農地多屬沒有饋線的地方,一條電網建設快則3年慢則5-6年。雲豹能源科技公司副總經理譚宇軒說,沒開放T接,饋線都要拉到變電站距離比較遠,天際線拉得到處是電網,很多距離是不必要的距離。如電廠拉到變電站要6公里,若開放T接拉到附近電廠,可能只要1公里。不論效率、成本、速度上都會有幫助,而且成本下降、規模縮小。
台電系統規劃處副處長劉運鴻表示,T接牽涉電力系統運轉、維護、調度、保護,會增加技術操作困難度、複雜度。為配合綠能發展,台電擬修改技術法規,盡量配合T接,短期會有結果。蓋電網會盡量利用現有電網極大化,除非不夠再考慮新的輸電線。
綠色憑證 活絡太陽光電資金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能源研究組專案經理王孟傑表示,美國再生能源電廠發行綠色憑證,每小時1MW就有一張,可以間接活絡資金,Apple、Google喜歡強調企業用電全部是綠電,就買綠色憑證證明。日本311地震之前,東京的企業都靠福島核電發展,311之後福島經濟受重創,樂天能源導入需量反應節能措施,抽出部分獲益,協助福島設置太陽能,也發行綠色憑證給需量反應客戶,東京的客戶可以因此盡到社會責任,間接用憑證讓東京的資金轉移到福島災區。
金管會說,支持綠色產業的措施包括,銀行融資將對環境、社會影響納入授信評估,就是赤道原則已在銀行公會授信評估中。國發會、環保署、農委會有很多政策性貸款,如防治汙染、能源設備優惠貸款、永續家園專案貸款、農業節能減碳貸款。金管會目前正推提供創新重點產業放款獎勵方案,包括綠能產業在內。還有保險業資金已經可以投資綠能產業股票或直接投資光電相關產業。
公民參與綠電 公布發展藍圖供依循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理事長高茹萍表示,政府能否提供低地貸款,鼓勵一般公民參與綠電蠻重要。規定工業大戶一定比例要使用綠能,大學也是用電大戶,像台大一年電費5億元也要規範。年輕人在台北市租屋,電費比一般人貴,可輔導他們用綠電。太陽能發展除了專區模式,調查與盤點有潛力地區做成Solar Map,讓大家知道什麼地方適合做太陽光電。
綠能科技總經理林士源建議,成立單一窗口馬上辦,口號喊下去沒有具體時程,很多業界執行起來非常痛苦。建置需要很多資金,併網才能融資。綠色產業融資需要修法、改善,也希望時程表能出來。台灣是全球太陽能產業第二大生產基地,國內推內需產業,政府應注意怎樣扶持光電晶片或電池產業,往高效產品走是必然的,相關單位應依據台灣產業供應鏈現狀,跟業界探討出發展藍圖。
林士源說,短期內台灣沒有較大組建廠,要滿足未來1年2GW太陽光電需求會有困難。台灣的模組廠非常弱小,因為牽涉WTO,必須有具體化政策保護、培養在地模組發展,讓台灣不是只靠電池等組件,對未來競爭力沒有大幫助。台灣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中國的競爭,台灣沒有大模組廠,一直幫中國做零組件供應,對台灣技術發展及產業確保是很大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