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人才荒? 台商:我擁50萬新住民
政府力推的「新南向政策」,台商紛紛摩拳擦掌,早先卡位的台商卻感慨,南征人才難覓,讓產業卻步,這就是為何新南向走在最前頭的就是教育,希望培育台灣的大學生到國際卡位,以及東南亞留學生回鄉立即找到優渥工作的機會。
崇越科技董事長郭智輝談到,往南向發展就像是參加奧運一樣,是每個項目都參加?還是選擇重點可以奪牌的項目深耕。過去政策只有口號,沒有去衡量市場需要什麼。郭智輝認為,台灣新南向政策有很大的機會,因為他看的是市場機會。
早期中小企業注重的是「國際貿易」,但在未來是「國際企業」,進入市場是要經營,要打團體戰、國際賽。而非製造汙染,或只貪圖當地的廉價勞工。
打國際賽必須要衡量自己能耐有多少,郭智輝提到,台灣中小企業都太小,要一改過去單打獨鬥的方式,應該在上市櫃公司重新整合,同性質的公司之上再架一個產業控股公司,就可以截長補短,進入可發揮的市場,製造更多機會。
郭智輝說,既然人才難覓,政府卻忽略在台灣50萬新住民子弟的優勢,現在年齡大多在念高中,可規劃讓新住民第二代先到公司服務,從高二就開始上職業教育,大 學繼續進到企業實習,總共花6年時間培訓,畢業起薪就是4萬起跳,外派到家鄉越南、印尼,薪水更上看8萬,企業可以得到穩定人才,又可提供好的工作機會, 可作為新南向政策提供人才的經驗。
他呼籲,從過去國際貿易,到現在的國際企業,文化、生活習性、溝通方式都不一樣了,過去台商只要提一個皮箱,會講英文就可以闖天下;但是國際企業進入到當地,必須跟當地人做互動,這不是這麼簡單,希望台灣可以提早因應。
到東南亞投資 語言很重要
越南台商產業交流委員會主委蘇永明提到,在東南亞投資,語言很重要,必須先去了解這個國家的思考邏輯,表達才能達意。他舉例,在台灣你問一個朋友「你吃飽了沒?」,純粹只是打招呼而已,但在越南會以為你要請吃飯。
他舉另外一例,一位管理幹部向他告狀,有工人不願意做事,但經由他溝通後發現,那位工人是說他不會做,不是不願意做;這就是語言文化理解,造成管理的問題。
此外,廠商要簽合約,用中文擬定契約後,再交給翻譯社翻譯為越南文,因為國情不同,翻譯的語氣、用語,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甚至讓當地人完全看不懂。他認為,新南向政策要成功,語言加上對當地文化的理解,才能真正站穩腳步。
郭智輝重申,政府應該抱著去打奧運的態度,能夠去奪牌的勇敢派出去,還未成熟的企業,建議先在台灣練兵,再伺機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