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生涯豐富人生 黃梅英助街友收穫多

街友。(記者陳柏州/攝影)
街友。(記者陳柏州/攝影)

文/記者莊麗存

從平凡的家庭主婦走上醫院志工之路,黃梅英在一次偶然機會下,與新北市社會局夜訪街友,從志工變成整個新北志協團隊的領袖,長期從事志工服務二十多年,是什麼樣的因緣際會讓黃梅英無怨無悔投入志工,服務老人、婦女、弱勢兒少、街友等,協助許多需要幫助的人。

黃梅英曾擔任台北縣志願服務協會(新北志願協會前身)第三、四屆理事長,之後又擔任總幹事長達11年,在志協服務共17年,現任街友中途之家「觀照園」主任,也是新北市志願服務協會總幹事。

因緣際會 從北醫展開志工生涯

原本她結婚後7、8年都在自己的家族企業工作,有一天鄰居家發生火災,當時她小孩才10歲,讓她反思「像這種緊急狀況時,要求助誰?人再忙還是要參與社區的公共事務。」

因此當省立台北醫院邀請她到醫院演講,並找她擔任志工時,她便決定到省立台北醫院擔任志工隊長,服務病患與家屬,正式展開志工生涯。

之後在一次偶然機會下,新北市社會局長邀她一起夜訪街友。黃梅英說,第一次上街頭看到遊民,感到很不捨,居然有人睡在外面沒床、沒棉被,怎麼過日子?所以就定期做遊民訪視,給他們一些物資,幫助遊民就醫,沒錢就聯絡獅子會來資助。

從治標到治本 助遊民就業

後來她一直在想,「只給遊民吃、常去關心遊民,那只是志工關懷的行為,這好像不能解決問題。」於是她開始幫助一些遊民找工作、幫遊民租房子、打點穿著、吃飯、給上班車費等。

為了讓遊民享有一般勞工的工作待遇,於是黃梅英向當時勞工局申請方案,包括遊民的生活補助等,志工也會關心遊民的工作狀況,從收容遊民、幫助遊民就業生活、 就醫照顧、生活打理等,到遊民死亡,志工一路相伴。這段期間她也承接了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辦的遊民外展服務中心,一做就是12年。

黃梅英表示,當一個遊民重新站起來,穩定就業、租房子,有自己的家,脫離流浪生活,每個遊民成功的個案是志工走下去的力量。有的遊民身體狀況並不好,讓他們在新北市林口觀照園,回饋社會,讓遊民做一些環境清潔維護工作。

建林口觀照園 遊民中途之家

為了讓居無定所的遊民能有個好的工作場所,2003年SARS風暴時,社會局向軍方撥用林口一處廢棄營區收容遊民,黃梅英爭取板橋地檢署緩起訴金及社會資源,帶著遊民在園內修繕、植栽、養雞養羊,再按工時給酬勞,如今近萬平方公尺的中途之家「新北市林口觀照園」,宛若小型農場,有機蔬菜班、皮鞋修理班、旺旺木工場等。

除了讓遊民在林口觀照園工作,也讓遊民到社區工作,預定九月初和十月底,請志工學生教遊民做點心,讓在地老人進來喝下午茶,讓遊民服務老人,做社區服務。最近也想幫高風險的孩子做生活學習,新北市志願服務協會的宗旨就是要做服務,並不會去考量政府給的補助有多少。

個案影響深 讓「阿伯」重回正軌

一 開始街友是不太理她的,有一個案例是影響她服務街友的很大起因。黃梅英說,最初接觸那位新莊街友自稱60歲的「阿伯」,對她和社工不理不睬,但她一再尋 訪,曾帶了價格1千元的新衣服給「阿伯」,後來發現「阿伯」把衣服賣了200元用來買酒,也沒依約定到教會洗澡,她向社會局調來洗澡車叫「阿伯」進去洗澡、剪髮、剃鬍鬚,才發現「阿伯」其實只有40幾歲,比自己還年輕。

黃梅英給這位「阿伯」錢去工作,他還是不想去工作,原因是動力不強,也 沒聯絡電話、地址等。因此,黃梅英決定把他送到新竹的農場工作,把他載遠一點要回台北就不容易,原本以為他會待不住,四個月後發現他還在農場工作,黃梅英去訪視他,他向她吐苦水,老闆每天罵他,原因是他工作不按牌理出牌,後來老闆用獎勵的方式要他完成工作,因為獎勵成功,他工作也順利了。

後來這位「阿伯」發覺自己在農場工作的重要性,從撿雞蛋、餵魚等工作中找到自我價值,讓黃梅英看他存摺的錢沒花掉,他說,「老闆告訴他太久沒工作,有時會很沒勁,把錢拿出來數一下讓自己清醒一下,告訴這些錢是自己賺的,數到手很酸時,就更努力再拚。」這番話讓黃梅英聽了很感動。

浪子回頭金不換 重獲家人認同

黃梅英說,有次這位「阿伯」打電話回來說要回家,「由於早期他是因為卡債變成街友,當他回到家時,他父母非常恐懼,覺得他是個禍因,還打電話報警,但他一直告訴他的父母親,讓他圓個 夢,他賺了錢希望給父母安個心,可是父母還是不相信他,我才去跟他父母說,我是幫他的志工,最後他的父母才被我說服,我說,自己是個外人都願意幫他一把, 你們是他的家人,在這最後一程你們不給他一個機會嗎?浪子回頭應該給他做一個岸靠吧!」

最後他父母終於答應讓他回去幾天,他跟父母分享職場工作,當他要離開回去工作時,他把錢給媽媽,他媽媽流下眼淚,因為這個兒子三、四十年來沒賺過一毛錢給家人,甚至還製造麻煩。他爸爸也跟他說,做人要飲水思源,要感恩每個幫助過你的人。

黃梅英說,就這樣我成就一個遊民回家、就業,也因為這樣,後來在服務遊民時,我告訴自己,要很努力做很多配套。

從浪費到惜福 孫子也成志工

黃梅英說,自己會把家照顧很好,家庭與工作是有區隔的,在家裡她就扮演好為人妻、為人母的角色,而現在連她的兩個孫子也跟她一起出來做志工。做志工也是很正面的教育,以前孫子很浪費,後來帶著孫子夜訪遊民,看到有媽媽帶小孩當遊民,知道這個世上還有人沒飯吃、沒地方住後,就會變得比較感恩惜福,因此基本上家人是支持她去當志工的。

黃梅英認為,「做志工是種學習,不同的情境會成就不同的事情,不同的服務也會成就不同的人生思維」,一路磨過來,自己原本是急性子、大嗓門、個性直爽,但坦白說現在已經不急了,也容易消化別人給她的壓力、挫折,看到很多個案時可以做反思。服務雖然沒有金錢物質的回饋, 不過是很好的人生體驗,是個很好的學習課程,所以,「捨跟得是平衡的,你捨出自己時間、心力,得到是學習與成長,豐富人生。」

不與政府重疊 照顧偏鄉邊緣戶

現在她也到偏鄉做了七、八年的服務了,包括新竹縣、嘉義縣等地,偏鄉民眾有些生活比較苦的,但又沒達到低收入戶標準,也需要人的幫助,因此,她做的事不與政府重疊,做邊緣戶照顧。也有很多認同她的人願意贊助這塊,以活動企劃來媒合資源,借力使力,共同合作。。

經她接手的遊民有700多,現在只剩下100多位而已,真的解決很多人的問題。黃梅英表示,雖然做這事很辛苦很累,有時也很挫敗,但當一件個案成功就是支持她繼續做下去最大的動力。。

延伸閱讀
17級陣風 吹出台東農業新契機
2016年09月04日 | 8年前
吳奇隆拚事業 生子計畫等明年
2016年07月13日 | 8年前
洪素珠辱罵榮民 各界譴責歧視
2016年06月10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