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不配合 陸鋼煤減產遇阻力

中國製造業產能過剩嚴重,今年上半年鋼鐵和煤炭去產能規模沒有達到標準。(大紀元資料室)
中國製造業產能過剩嚴重,今年上半年鋼鐵和煤炭去產能規模沒有達到標準。(大紀元資料室)

【記者李默迪/綜合報導】

鋼鐵和煤炭是中國兩大產能過剩行業,但今年上半年去產能規模僅完成官方目標的30%,下半年要想完成剩下的70%,可說是困難重重。

中共國家發改委7月27日公布數據,截至6月底,今年上半年中國鋼鐵和煤炭業的去產能規模分別為1,300多萬噸和7,227萬噸,目標完成率均不足30%。這兩個行業的全年官方去產能目標分別為4,500萬噸和2.5億噸。

中共改革陷兩難

香港《明報》8月3日引述瑞穗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的分析說,產能過剩是中國經濟的一大頑疾,鋼鐵和煤炭的去產能都沒有達到標準,更何況水泥等其他行業。

但另一方面,去產能就要面臨大規模失業、銀行壞帳風險等問題。有一些已經向產能過剩行業提供大量貸款的銀行,為避免壞帳,繼續向這些行業提供資金。還有些地方政府在去產能方面拖拉,一些已經減產或停產的企業又重新開工。

公開資料顯示,在過去30多年的時間裡,由於盲目投資、重複生產,加上有很多資金沒有用於實體經濟、流入資本市場,導致中國製造業企業產能過剩嚴重,債務違約風險激增。

沈建光表示,中國的產能過剩也已經引起國際關注。美國、歐盟成員國等國家已經相繼在國際會議上提出,中國存在向海外傾銷產能過剩產品的行為,並決定提高相應關稅。

去產能阻力重重

體制內人士、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承認,去產能面臨很多阻力,包括地方政府、企業和銀行。

公開資料顯示,今年年初鋼鐵價格上漲,許多鋼鐵企業不僅沒有去產能,反而增加了開工率;煤炭價格也有所上漲,一些地方先把礦井關閉,向上層匯報已去產能,然後個別地方煤礦又悄悄開井生產。

《金融時報》今年3月11日的報導中提到,中國去產能計畫面臨來自地方政府的阻力,「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地方政府的的內部運作不透明。《華爾街日報》表示,有的地方政府急於在短期內追求經濟成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中國大型鋼企2015年平均資產負債率為70.06%,債務總規模達3.27兆元人民幣。而中國企業債是其國內生產總值的145%,其中國有企業負債占企業債總額的55%,但經濟產出只占全國的22%。

IMF第一副總裁利普頓(David Lipton)今年6月也曾警告,中國企業債可能發展成系統性債務風險,將導致銀行業壞帳風險。◇

延伸閱讀
陸私募基金公司 逾半數是空殼
2016年08月01日 | 8年前
江派操控私募基金 亂金融鬥習
2016年08月01日 | 8年前
無厘頭的「中國高鐵威脅論」(上)
2016年07月31日 | 8年前
奧運熱身賽 美國痛宰中國50分
2016年07月27日 | 8年前
員工竊密赴陸設廠 科技廠損失26億
2016年07月27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