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醫師心繫台灣 無私分享30年珍藏

1895年台灣最早銀票(紙幣)。(記者廖鳳琳/攝影)
1895年台灣最早銀票(紙幣)。(記者廖鳳琳/攝影)

文/記者廖鳳琳

旅居美國30多年的執業醫師,怎麼會涉足藝術領域,成為一名古物收藏家?已年過七旬的吳清源回憶,在美國開業初期,接觸到一些台灣來的藝術家,雖然生活簡樸,卻傾力於藝術創作,令吳清源相當感佩,便經常購買他們的畫作,來表達關懷與支持,而這份真心,也為吳清源的行醫生涯,注入源泉活水,開啟了他生命中全然不同的審美之旅。但是,真正促成吳清源和藝術品結下不解之緣、開始大量蒐集珍奇古玩,源於另一番特殊際遇。

皇室後裔 不解之緣

吳清源為人隨和、視病猶親,他的專業與用心獲得許多朋友信賴,病人成了他仁醫仁術的活媒介。有一天,診所來了一位相貌堂堂的病患,經過多次診療,雙方漸漸成為無所不談的摯友。

原來這位患者具有清朝皇室血統,是道光皇帝的直系後裔。在晚清時局紛亂之際,王室家族部分成員避居內蒙阿拉善王府(今阿拉善博物館前身)。改朝換代、江山易主,皇親國戚後代在赤化後的政局變遷中,也不免成為被清算的對象,因此,他們設法將部分祕藏的王室珍品攜出,輾轉來到海外。

這位病患與其堂妹,2位皇室後裔,客居異鄉多年,從未動過變賣祖產的念頭,然而,當他們熟識吳清源的為人後,不但邀請吳清源夫婦成為家中座上賓,把他們祕藏數世、從不輕易示於人的王室家傳寶物及世代族譜拿出來分享,讓吳清源大開眼界;而且,將部分珍藏割愛、讓售,好像是為這些寶物找到了一個可以信託的對象,吳清源意外地成為一批稀有珍品的新主人。

稀有珍品 大開眼界

這批文物中,有一個道光皇帝親手把玩過的水晶石,水滴造型的精細雕工,晶瑩剔透中可見清晰的鳥羽紋采,原來這是一個年代久遠的化石鳥水晶極品。除此之外,還有珍貴的北宋鈞窯瓷盆、康熙時代的大青花蓮藕盤、紫砂陶藝品、鎏金佛、夜明珠等,因為是得自於王室珍藏,物件益顯珍貴。

受到啟發的吳清源夫妻,也常到各拍賣場尋寶,他的收藏品種類繁多,包括幾億年前的三葉蟲和恐龍等遠古生物化石,近代的有已絕版的美國各屆總統首日封郵票、歷屆總統夫人紀念銀幣、美國歷史各時期偉大人物的金箔紀念郵票等完整蒐集,還有全世界第一張郵票(英國便士)、1895年台灣民主國成立時發行的第一套郵票及第一張紙鈔等,宛如一個小型博物館,十分可觀。

吳清源面對這些收藏,他深有感觸地表示,醫療專業主要針對人體機能來對症下藥,而藝術活動卻對涵養性靈、療癒人心深具作用。賞玩過程,在凝視、撫觸的當下,物我交融,不再只是視覺或觸覺上的美感經驗而已,往往讓人興發無限思古幽情。

每個物件的背後,都可能蘊含一段曲折的故事,像是一個個歷盡滄桑的生命,其中包含文化、歷史、地域、人情等諸多耐人尋味的內涵。吳清源從個人切身的體驗中,肯定藝術欣賞的可貴性,他認為藝術能使人從塵世紛擾中抽身,讓心靈沉澱、心思澄澈,有助於導正現代社會偏差的價值觀念。

心繫故鄉 設紀念館

基於這樣的認知,吳清源從收購這些文物迄今,一直沒有對這些收藏品存有投資保值的營利概念,反而始終懷抱一種飲水思源的心情。儘管長年旅居海外,吳清源感念父母、心繫故鄉的情懷始終不減。2006年他決定放下美國穩固舒適的生活,落葉歸根,同時把半生歲月的珍貴收藏逐一打包、裝箱,全數運送回台。他想用具體行動報恩父母、回饋鄉里。

10年來,吳清源選擇到偏鄉醫院服務,繼續奉獻他的專業,並以雙親之名成立「德寶軒紀念館」來安置那些珍貴收藏,藉以表達緬懷追思之意;另一方面也想為蒐集來的珍品拓展更多的空間,以期發揮最大效益。在他看來,歷史文物應該貼近民眾生活,成為最好的活教材;與其束之高閣,個人獨享快樂,不如公諸於眾,讓大家一起來分享。

多年前,吳清源曾有意購置一輛特製貨車,滿載這些珍貴文物,親自駕駛深入全台各鄉鎮學校做巡迴展覽,讓更多人能親近這些教科書上聽過、卻又陌生的文物,幫助大家開拓視野。奈何年事已高,活動列車巡迴展的夢想,可能難以實現。

「若能盡己所能,此生無愧也無憾!」他衷心期盼,政府部門或是企業財團,能挹注人力或經費支援,協助他達成回饋鄉里的宿願。

留美醫師吳清源海外終身珍藏特展活動,於高雄福華名品展出,展期自即日起至7月31日止。◇

延伸閱讀
蒙特威爾第與歌劇《奧菲歐》
2016年07月05日 | 8年前
藝術形態中的美與醜
2016年06月22日 | 8年前
埔里41位藝術家 義賣助熊本重建
2016年06月15日 | 8年前
新竹客家文藝季 分享濃濃客家味
2016年05月13日 | 8年前
樸古邱國峯 傳統水墨賦予新意
2016年04月29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