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首颱直撲台灣 專家:聖嬰隔年現象

尼伯特颱風在東部地區帶來強風豪雨,台東氣象站測到100多年來最大陣風,達到每秒57.2公尺。圖為台東市區1輛小貨車被強勁風勢被吹翻到分隔島上。(中央社)
尼伯特颱風在東部地區帶來強風豪雨,台東氣象站測到100多年來最大陣風,達到每秒57.2公尺。圖為台東市區1輛小貨車被強勁風勢被吹翻到分隔島上。(中央社)

【記者徐翠玲/台北報導】

颱風每年1~6月平均約生成5個,晚到7月才發生比較少見。尼伯特颱風是今年第1個颱風又是強颱直接侵襲台灣,天氣風險管理公司總經理彭啟明8日表示,去年有聖嬰現象,聖嬰後隔年常常會出現當年首颱即撲向台灣的狀況,1998年就曾出現過一模一樣的情形,當年颱風也像今年一樣比較晚出現。而今年1~6月颱風發展困難、無法形成,主要是菲律賓東邊海面上高壓特別強所造成。

尼伯特颱風在氣象史上至少創下兩項紀錄,彭啟明說,它是有史以來首颱侵襲台灣最強的颱風,其次是台東氣象站測到100多年來最大陣風,達到每秒57.2公尺,上次紀錄是1955年每秒51.8公尺。此外,雨量雖沒破1千公釐,但12小時下了500多公釐,還是很驚人。

尼伯特颱風半徑200公里,比起去年蘇迪樂颱風半徑300公里小了一號。彭啟明指出,尼伯特結構較小可是很紮實、強度完整,像小鋼砲一樣,直接撞進台灣,結構並沒分離仍保持完整,且強度維持在中度颱風。由於中央山脈高度夠高對尼伯特形成很大障礙,加上尼伯特位置偏南,尼伯特影響範圍在台中、彰化以南,台東、花蓮、高雄、屏東、台南、嘉義等地影響較大。

彭啟明表示,今年颱風7月才開始出現,預估今年颱風可能不到20個,比往年平均26~27個少。而反聖嬰現象目前還在發展當中,估計約在10月、11月形成,會影響到明年的氣候。反聖嬰現象若出現,菲律賓東邊的海水溫度會比較高,颱風比較容易在那地方生成,形成秋颱、冬颱機會也比較大,冬颱約發生在12月,2004年12月就有冬颱(輕颱)侵襲台灣。反聖嬰現象若發生,可能會延續到明年春天。

非典型梅雨 與聖嬰現象有關

「梅雨天數通常是1個月,今年很難說到底有沒有入梅,可是降雨量蠻多的,與往年相比毫不遜色。」彭啟明表示,今年都不是典型的梅雨鋒面,只能說是梅雨季中的鋒面雲系或在梅雨季下的雨,這也是與去年聖嬰現象有關。端午節一波降雨有點梅雨的特性,但下雨時間很短還是不算典型梅雨,梅雨至少要下個3~4天左右。

台北市6月異常炎熱,氣溫飆高屢創紀錄。彭啟明說,受到全球暖化影響,氣候開始出現「異常變成正常,正常反而不正常」的現象,如今年梅雨非常短、天氣非常熱、降雨非常強,台灣未來氣候變遷恐怕異常都會是正常。此外,上半年降雨量蠻多,水庫都還滿滿的,目前沒有缺水的問題。◇

延伸閱讀
聖嬰威力強 祕魯出現20年最豪大雨
2016年03月03日 | 8年前
聖嬰現象持續 挑戰水資源管理
2016年02月13日 | 8年前
聖嬰現象
2016年02月13日 | 8年前
老天生氣?2015年天氣極冷又超熱
2015年12月31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