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6被裁定抄襲中國手機 蘋果落入陷阱
:「告蘋果」已成為中國的「新趨勢」,不但能讓國產品牌迅速打響知名度,同時也讓官方得以對西方的貿易制裁做出報復姿態。
北京市知識產權局的理由是:消費者將無法說出蘋果手機和佰利100C之間的「細微差別」。但蘋果表示不服:認為蘋果和佰利的產品存在眾多顯著區別,毫無近似之處。蘋果6月18日發表聲明說:「在起訴期間,兩款手機於中國正常販售。」
消費電子產品的流行科技網誌Engadget表示:外國公司在中國做生意實在太艱難,即使蘋果的日子也不好過。iTunes的電影和iBooks商店剛在4月被禁不久,iPhone 6又面臨禁售命運。而蘋果作業系統iOS 9的新聞應用也曾遭禁用。
有評論稱:看來就算在中國銷量大紅大紫,蘋果也難逃被中國山寨品牌「賊喊捉賊」以及官商勾結下「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命運。英國資訊產業分析公司CCS洞見分析師本.伍德說:「像這樣的大型企業一般來說都不太願意和解……但中國市場對蘋果來說是必須的。如果一定要和解,蘋果會和解。」
微博上還掀起「愛國派」和「華為報復論」等說法。專業財經投資網站尋找阿爾法名為:「鋼鐵、蘋果、中國——商業戰爭」的分析文章則提到,美國今年5月對中國鋼鐵進口關稅提高5倍後,中共很可能一直在伺機報復。
美國證監會文件披露:「股神」巴菲特旗下的巴郡,截至今年3月止的首季斥資9.76億美元,以每股99.49美元買入981萬股蘋果股份。倘若巴郡第二季未沽貨,則賬面損失4.2%,約4,081萬美元。
對500大廠商進行的商業信心調查顯示:中共雖高喊創新與經濟轉型,但對外商的敵意逐步升高,在法規定義含糊的情況下,當局在官司中經常偏向照顧中資企業,加上保護主義高漲、禁止類和限制類清單太廣、網路上管制相當多、改革步伐緩慢、對知識產權保護不佳、未履行開放市場時降低准入壁壘的承諾,產生「新一波悲觀情緒」。近半數受訪會員認為:中國的改革未達到國際標準。
據統計,47%受訪成員表示:碰上經濟成長減速、環境又如此不友善,未來沒有在中國拓展業務的打算,遠低於去年的56%和2014年的86%;41%歐企透露將縮減支出甚至裁員的打算,較2013年大幅增加19個百分點,為開始有關調查以來最高;還有近7成受訪公司直言在中國受歡迎程度下滑,比2015年增加了7個百分點。
美國財政部長陸伍(Jack Lew)則在第8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表示:來到中國的外資面對愈來愈複雜的規管制度,令人質疑中共是否歡迎外資。
撇開大國角力、國家安全等說法,外界認為中共企圖利用「產官」聯手,迎戰近年來「洋進國退」、「西風」壓倒「東風」的趨勢。一位北京清華大學經濟學者直言: 「官方也許不承認,但痕跡很明顯。那些問題一直存在,以前不查,為什麼現在要查?」之初創投共同創辦人詹益鑑也說:「今天的中國雖有大國樣貌,但表裡不一,競爭實力跟不上野心。」
臺灣政治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王文杰比較專利權申請類別發現,中國的專利申請數量雖可觀,但明顯偏向技術含量不高的「外觀設計」(52.4%),外企在攸關技術競爭力的「發明」(28.9%)中的比例高達86%,「很明顯,當年開放市場換技術的策略並未達到預期效果」。
王文杰提醒,當中國愈來愈明白市場經濟遊戲的規則後,外商必須有更多危機意識。否則即使過了反壟斷調查這一關,還可能冒出新門檻。因為在中國,「法律就像水,裝進什麼容器,就長什麼樣」。
被專利授權公司Uniloc在美國德州東部地區法院指控iMessage的錄音和傳輸功能侵犯其4項在資訊方面的專利,要求經濟賠償。
由澳洲人里克.理查森1992年創建、1996年在美國註冊的Uniloc還對微軟、賽門鐵克、索尼等73家公司發起約200個專利訴訟案,其中25家公司與其達成庭外和解。中國的華為和騰訊也被提告,包括微信的語音和視頻群聊功能被指侵犯其2項專利。
蘋果公司在中國再度面臨嚴重官司,很可能將導致iPhone 6和iPhone 6 Plus兩款手機在中國無法繼續銷售,並且已經拖累股神巴菲特損失逾4,000萬美元。有評論稱蘋果「自投羅網」?
iPhone 6系列手機的外觀設計5月10日被北京市知識產權局裁定抄襲中國佰利公司的產品,認定蘋果侵權,責令禁售。蘋果近日向中共知識產權法院提出行政起訴。法院已送達應訴通知,蘋果手機在審理期間仍可在北京出售。北京市知識產權局的理由是:消費者將無法說出蘋果手機和佰利100C之間的「細微差別」。但蘋果表示不服:認為蘋果和佰利的產品存在眾多顯著區別,毫無近似之處。蘋果6月18日發表聲明說:「在起訴期間,兩款手機於中國正常販售。」
消費電子產品的流行科技網誌Engadget表示:外國公司在中國做生意實在太艱難,即使蘋果的日子也不好過。iTunes的電影和iBooks商店剛在4月被禁不久,iPhone 6又面臨禁售命運。而蘋果作業系統iOS 9的新聞應用也曾遭禁用。
有評論稱:看來就算在中國銷量大紅大紫,蘋果也難逃被中國山寨品牌「賊喊捉賊」以及官商勾結下「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命運。英國資訊產業分析公司CCS洞見分析師本.伍德說:「像這樣的大型企業一般來說都不太願意和解……但中國市場對蘋果來說是必須的。如果一定要和解,蘋果會和解。」
「告蘋果」一箭雙鵰
「告蘋果」似乎已在中國成為一種趨勢,而且情勢對中國公司較為有利。中國新聞網站澎湃認為:一開始默默無聞的本土公司,可以因此帶來話題性,在國內外打開知名度,成為媒體爭相報導的對象。微博上還掀起「愛國派」和「華為報復論」等說法。專業財經投資網站尋找阿爾法名為:「鋼鐵、蘋果、中國——商業戰爭」的分析文章則提到,美國今年5月對中國鋼鐵進口關稅提高5倍後,中共很可能一直在伺機報復。
「股神」遭池魚之殃
投資者擔心,類似的官司會從北京擴散到其它地方。受部分產品可能被禁售消息的影響,蘋果股價上星期五收市下跌2.27%,報每股95.33美元,市值單日蒸發121.6億美元。今年以來,蘋果股價已下跌近1成。美國證監會文件披露:「股神」巴菲特旗下的巴郡,截至今年3月止的首季斥資9.76億美元,以每股99.49美元買入981萬股蘋果股份。倘若巴郡第二季未沽貨,則賬面損失4.2%,約4,081萬美元。
中國歐盟商會:悲觀情緒近新高
中國歐盟商會日前警告,外國公司認為在中國正面臨「越來越敵視的」營商環境。美國財政部長陸伍(Jack Lew)也對中國近年營商環境表達憂慮,呼籲減少對外商的投資障礙。對500大廠商進行的商業信心調查顯示:中共雖高喊創新與經濟轉型,但對外商的敵意逐步升高,在法規定義含糊的情況下,當局在官司中經常偏向照顧中資企業,加上保護主義高漲、禁止類和限制類清單太廣、網路上管制相當多、改革步伐緩慢、對知識產權保護不佳、未履行開放市場時降低准入壁壘的承諾,產生「新一波悲觀情緒」。近半數受訪會員認為:中國的改革未達到國際標準。
據統計,47%受訪成員表示:碰上經濟成長減速、環境又如此不友善,未來沒有在中國拓展業務的打算,遠低於去年的56%和2014年的86%;41%歐企透露將縮減支出甚至裁員的打算,較2013年大幅增加19個百分點,為開始有關調查以來最高;還有近7成受訪公司直言在中國受歡迎程度下滑,比2015年增加了7個百分點。
美國財政部長陸伍(Jack Lew)則在第8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表示:來到中國的外資面對愈來愈複雜的規管制度,令人質疑中共是否歡迎外資。
反壟斷調查「真面目」
中共2013年以來密集反壟斷調查外商,從谷歌到微軟,從奔馳到通用,鎖定資訊、半導體及汽車產業中全球頂尖企業的行動被形容為:「把外商從獵人打成獵物」,過程彷彿電影情節。根據中共反壟斷法,企業可被課以相當於前1年營業額10%的罰金。撇開大國角力、國家安全等說法,外界認為中共企圖利用「產官」聯手,迎戰近年來「洋進國退」、「西風」壓倒「東風」的趨勢。一位北京清華大學經濟學者直言: 「官方也許不承認,但痕跡很明顯。那些問題一直存在,以前不查,為什麼現在要查?」之初創投共同創辦人詹益鑑也說:「今天的中國雖有大國樣貌,但表裡不一,競爭實力跟不上野心。」
臺灣政治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王文杰比較專利權申請類別發現,中國的專利申請數量雖可觀,但明顯偏向技術含量不高的「外觀設計」(52.4%),外企在攸關技術競爭力的「發明」(28.9%)中的比例高達86%,「很明顯,當年開放市場換技術的策略並未達到預期效果」。
王文杰提醒,當中國愈來愈明白市場經濟遊戲的規則後,外商必須有更多危機意識。否則即使過了反壟斷調查這一關,還可能冒出新門檻。因為在中國,「法律就像水,裝進什麼容器,就長什麼樣」。
蘋果官司不斷 iMessage被控侵權
蘋果手機在中國的官司還沒打完,在蘋果年度全球開發者大會上備受關注的iMessage也捲入法律訴訟案。被專利授權公司Uniloc在美國德州東部地區法院指控iMessage的錄音和傳輸功能侵犯其4項在資訊方面的專利,要求經濟賠償。
由澳洲人里克.理查森1992年創建、1996年在美國註冊的Uniloc還對微軟、賽門鐵克、索尼等73家公司發起約200個專利訴訟案,其中25家公司與其達成庭外和解。中國的華為和騰訊也被提告,包括微信的語音和視頻群聊功能被指侵犯其2項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