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歷史重演?「現代屠夫」操控媒體掩真相
如果有20世紀種族滅絕奧運會,德軍納粹是銅牌得主、蘇聯摘銀,金牌得主是中國共產黨。邁入21世紀,中共在種族滅絕競技場仍往前衝刺,只不過世人很難由電影、電視媒體得知這個真相。
據Breitbart網站6月19日報導:邁入21世紀的中共,不僅持續鎮壓自己的人民,而且還通過鋪天蓋地的資訊戰,使全球的消費者很難從電影、電視......等媒體獲知中共的惡行。
二戰時期 片商:「這片子能在柏林放映嗎?」
很多人喜歡看好萊塢電影,但少有人知道,好萊塢的製片商會基於商業考量,自我審查並改變作品。1930年代,為了迎合納粹,在考慮電影內容時,首先想到的是:「這片子能在柏林放映嗎?」
當時德國是美國電影業最大的市場,納粹對好萊塢有很大的影響力,許多反納粹電影如:「歐洲的瘋狗」(The Mad Dog of Europe),都落入被束之高閣的命運,因為片商擔心會得罪納粹。
哈佛學會(Harvard Society of Fellows)學者本.厄蘭德(Ben Urwand)在其著作《合作:好萊塢與希特勒間的契约》(The Collaboration: Hollywood’s Pact with Hitler)說:「好萊塢大型片商,為了保有德國市場,容許納粹審查劇本,刪除友善猶太人的情節,阻止反納粹電影的開拍,甚至強迫米高梅(MGM)製片公司的一名執行長與猶太妻子離婚。」
當時知名喜劇演員卓別林能夠製作反納粹的「大獨裁者」(The Great Dictator)影片,是因為他有自己的工作室,未受到經濟利益的影響。
1938年卓別林宣布要製作這部電影時,好萊塢製片商極為謹慎看待,對與歐洲有關的事件都退避三舍,不願發表意見,表面理由是不願意遭人曲解成是支持美國插手歐洲事務。
歷史重演 片商:「這能在北京上映嗎?」
今天歷史重演,過去是迎合德國納粹,現在則是迎合中共,片商思考的是:「這能在北京上映嗎?」
因此,現在觀眾看到的是精心設計,對中共擦脂抹粉的電影內容,看不到中共過去及現在的反人類罪行。
中共的施壓是無所不在的,舉例來說:數年前米高梅製片公司的電影《赤色黎明》(Red Dawn),在知道有可能惹惱中共及失去大陸市場後,將片中入侵美國的反面角色由中國人改為朝鮮人。
改編自漫畫的電影《鋼鐵人3》,將原本漫畫中鋼鐵俠的剋星—中共惡棍「the Mandarin」,改成是受到美軍承包商控制的英國人。
另外,中共自1989年天安門大屠殺後,投入巨資影響美國輿論,企圖導向不滿及孤立日本的負面看法。去年亞馬遜電視劇《高堡奇人》(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已受到這個資訊戰的影響。
《高堡奇人》是菲利普.迪克(Philip K. Dick)1960年代所寫的虛構歷史小說,2015年由Frank Spotnitz和Scott Free改編成電視劇。沒有看過原著的觀眾,無法察覺編劇者為了迎合中共,修改部分情節,特別是有關日本人的部份。
在現實生活中,日本人與納粹不同,二戰期間,日本官員無視納粹有關共同消滅猶太人的要求,接收猶太人難民,而當時美國拒絕接收猶太人。
改編的《高堡奇人》電視劇,把日本人塑造成「亞洲納粹」、和希特勒一樣的惡棍角色,使觀眾認為中共是「納粹暴力」的受害者,而忽略了中共實則是對人民施以暴力的加害者。
改編者及亞馬遜如此做的原因,與好萊塢片商一樣:考慮中國大陸的市場,迎合中共的口味。
報導說:人們為了中國大陸市場利益而修改劇本時,道德標準已下滑到只能在「中共鋪設的人行道上暢通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