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在國際儒學研究!第二屆唐獎漢學獎 美儒學泰斗狄百瑞獲得

第二屆唐獎「漢學獎」今天(20日)頒給美國學者狄百瑞(William Theodore de Bary)。(中央社)
第二屆唐獎「漢學獎」今天(20日)頒給美國學者狄百瑞(William Theodore de Bary)。(中央社)

⊙林明新/整理報導

第二屆唐獎「漢學獎」今天(20日)頒給美國學者狄百瑞,中央社報導,他將中國儒學介紹到西方,帶領學者翻譯大量經典,並主張東西文化互相借鏡,儒學精神可彌補西方主流價值的不足。

唐獎基金會公布的得獎理由是,「表彰他為儒家思想的研究所作的貢獻。狄百瑞(William Theodore de Bary)將近70年的學術生涯中,編寫過將近30冊書,其中有許多部具有突破性的貢獻和影響。對儒家思想每有同情的理解與闡揚,也不乏誠懇的批評,功在國際儒學的研究,可謂一代漢學巨擘。」

中時報導狄百瑞教授曾兼任哥倫比亞大學副校長和東方語文系主任、國防語言及地區研究中心的首位主任,是西方儒學的開創性人物,對舉世儒學有卓著貢獻,著作宏富,近70年的學術生涯中,編寫近30冊書,其中有許多部具有突破性的貢獻。

自由時報報導雖然如今已年過9旬,狄百瑞仍於2013年推出《偉大文明的對話》( The Great Civilized Conversation: Education for a World Community ) ,對人類文明的前景十分關懷狄百瑞教授的儒學研究,始自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希望藉此由中國歷史內部理解中國問題,擺脫由西方理論和價值來重估中國政治制度的作法,因使狄教授的思想接近新儒家,而從1953年發表《新儒學的重估》 ( A Reappraisal ofNeo-Confucianism ) 文開始,他便成為美國倡導新儒學研究的領軍人物。

中時報導指出狄百瑞教授主張儒學絶非現代化的阻礙,反而是東亞地區的文化資本。他強調中國雖缺乏西方意義下的「自由主義」,但並非不重視「自由」。他認為明代理學尤其保存「自由傾向」(liberal tendencies)的各種價值,驅使眾多儒家與新儒家的「君子」在史上以所謂「先知的聲音」(prophetic voice)反抗濫用政治力量。

他認為僅以西方觀點看待或引導世界文明的走向,已不符多元文化主義流行的今日。並指出儒家和印度傳統除了各自所具有的活力外,也抱持開放而多元的文化主義,認為不同文化傳統間需溝通對話,努力於異中求同,方能彰顯人權和公民社會的價值,解決世界上的各種危機。「克己復禮」、「理一分殊」的儒家教誨,在今日依然適用。解決世界亂局,狄教授認為捨此別無良方,而這也是他為學的目標與理想。

延伸閱讀
唐獎生醫獎 本庶佑、艾利森獲獎
2014年06月19日 | 10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