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共外交部長之怒為何掀起軒然大波(上)

⊙方林達

5月31日至6月4日,中共外長王毅對加拿大進行正式訪問,舉行了首次中加外長年度會晤,在與加外長迪翁共同出席的記者會上,發生了王毅怒斥記者事件,該事件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西方各大主流媒體紛紛報導,在國際上掀起了軒然大波。

事件經過

在記者會上,來自加拿大iPolitics的記者阿曼達・康納利代表五家加拿大媒體組成的記者團向加外長迪翁提問,問題觸及了香港書商的失蹤、中共在南中國海的行動以及加拿大公民高凱文被中共政府監禁和指控一事。

在加外長回答完提問之後,王毅主動提出要對加拿大記者的這個問題作出回應,而他激烈的反應讓西方媒體大跌眼鏡。王毅稱阿曼達的問題充滿了對中國的偏見和傲慢,是完全不能接受的,他反問道:「你了解中國嗎?你去過中國嗎?知道中國從一窮二白的情況把6億以上的人擺脫了貧困嗎?知道中國現在已經成為人均8千美元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嗎?知道中國把保護人權寫進《憲法》?如果中國不能很好的保護人權,中國能取得這樣大的發展嗎?」他指責記者:「我要告訴你,最了解中國人權狀況的不是你,而是中國人自己。你沒有發言權,而中國有發言權。」他要求記者不要再像這樣不負責任地提問。

兩種反應

王毅的表現迅速成為國際媒體輿論場中的一件大事,國際輿論多認為王毅的這種做法不合政治原則和外交禮儀,大多持批評態度。加拿大官方向中共外交部及中共駐加大使表達不滿,加拿大總理杜魯多表示,新聞自由非常重要,明白記者的職責是作出尖銳的提問,他會鼓勵記者繼續做。

相反,中共官方則對王毅的做法表示堅定支持。《人民日報》海外版公眾號俠客島認為,「這種直接的、帶著情緒的、充滿個性的、強硬的外交辭令,改變了過去人們對中國外交語言一貫綿軟無力、打官腔的刻板印象」。毫無意外的,中共外長的言論也得到了《環球時報》的力挺。但在中國網路上,王毅的言論也受到一部分網民的支持。

王毅言論引發思考

人們常把新聞出版自由稱作民主制度的氧氣,而且兩者相互依存,不可分離。自由社會的幾乎所有國家的新聞工作者都有相同的職責:為了讓公民了解情況,他們有責任提供準確公正的信息,獨立於任何外界影響。新聞媒體還有另一個功能:充當監督人,監視政府政治和司法部門的活動。新聞媒體保持民主政體的生命力,因為它讓沒有聲音的人發出聲音,使占統治地位的多數無法踐踏少數人的權利。

新聞和言論自由在自由世界和正常社會中,可以說是人人盡知的常識。因此,加拿大記者提出的問題,無論如何尖銳,其實都是在行使一個新聞工作者的職責,也屬於言論自由的範疇,面對媒體記者尖銳提問,對於西方國家領導人可以說是家常便飯。相反,王毅的發怒,其實詮釋了什麼才是他指責記者的「偏見和傲慢」。在王毅發怒的現場影片中,加外長在聽到王毅言論後,一臉驚愕和不解的表情,也給出了為何這樣的言論會引起軒然大波:王毅的言論、思維與國際社會政治環境格格不入。

王毅怒斥記者引發的國際事件引發人們思考,為何王毅有著這樣失態的反應?(待續)◇

延伸閱讀
闖蕩新聞界46年 徐桂峰走過風雨
2016年05月18日 | 8年前
批共就刪稿 紅潮下的記者悲歌
2016年03月18日 | 8年前
財新網為何高調紀念右派記者戴煌
2016年02月21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