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嶼學生發起「多背一公斤」行動 呼籲遊客帶垃圾回家

(billy1125/CC by 2.0)
(billy1125/CC by 2.0)

⊙林明新/整理報導

蘭嶼中學學生有感於垃圾太多,於是發起「多背一公斤」活動,請到蘭嶼遊玩的旅客,把在蘭嶼製造的不可自然分解垃圾或拾獲垃圾統統帶回家。

沖繩可以 蘭嶼也可以

聯合報報導,這群發起活動的學生去年六月前往日本沖繩交流,被沖繩離島乾淨海岸震撼,高三學生曾家祥說:「蘭嶼也是離島,別人可以,我們的島也可以!」

回鄉後他們參觀蘭嶼掩埋場,得知即將飽和無法處理垃圾更著急,「再不做就來不及了!」於是組成「衛蘭組織」,展開護鄉環境行動。

衛蘭組織開始從網路推動「多背一公斤」活動,請到蘭嶼遊玩的旅客,把在蘭嶼製造的不可自然分解垃圾或拾獲垃圾統統帶回家。

面對學生們熱情的環保意識,島上民宿、餐廳十分肯定,紛紛響應貼上公告,學生也走進衛生所、郵局等機構,不漏掉任何一個能把「多背一公斤」傳達出去的機會。

旺季則有120公噸垃圾

蘭嶼隨著觀光發達,人潮增多產出的大量垃圾,讓美景暗淡,根據往年統計資料顯示,蘭嶼每年10月到隔年3月為觀光淡季,4月到9月的旺季,中時引用據觀光局統計指出,2012年到蘭嶼旅遊人數7萬多人,但2013年人數暴增1倍,有近15萬人到島上旅遊,2014年遊客人數也近13萬人,隨之遊客帶來的垃圾量也隨之暴增,蘭嶼清潔隊長陳鎮邦指出,淡季時平均每月60、70公噸垃圾,旺季則有110、120公噸垃圾,增加了一倍,對蘭嶼而言是沉重負擔。

蘭嶼正遭受一波波物質文明繼踵而來的衝擊

蘭嶼遭受垃圾污染不是新鮮事,早在2012年,就有環保團體對蘭嶼日漸遭到的垃圾污染發出呼籲,自由報導,當時的台南社大理事長、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黃煥彰在2012年6月到蘭嶼進行生態調查發現:「海岸礁石間到處都是垃圾、寶特瓶、玻璃罐。」他回台後追查了解,台東縣環保局委託民間廠商負責回收,但因為沒有垃圾分類,廠商先收回一袋袋垃圾後再逐一破袋「挖出」可回收資源,回收該繳交合約量。這種離譜的回收方式,顯示蘭嶼資源回收體系完全沒有建立。

地球公民基金會義工黃裕文也在第16期地球公民《通訊16期》的文章中寫到,他觀察到蘭嶼正「遭受一波波物質文明繼踵而來的衝擊,前景堪憂。」

他認為蘭嶼受到的文明衝擊包括廢電池、廢機油、保特瓶未全面回收;生物採集未受監管;學術成果未回饋當地;生態廊道未建置;人工照明對生物造成衝擊。

延伸閱讀
22日凌晨六龜地牛翻身規模5.2
2016年05月22日 | 8年前
守護環境 北市擬提高檢舉獎金
2016年04月03日 | 8年前
劇團化身武士 東京街頭撿垃圾
2016年03月10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