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會大了!罐頭跟你想的不一樣
「常溫放兩年,肯定有加 防腐劑」、「經過高溫加熱,營養成分大打折扣」、「媽媽說罐頭的原料不新鮮」……
提到罐頭,這些聲音是否言猶在耳。但想過沒有,上面列舉的觀念,可能只是口耳相傳的二手訊息。
事實上,能在常溫狀態下保留食物的鮮度,「罐頭」本身就不簡單。早在18世紀末,法國將領拿破崙為解決行軍打仗時的儲糧問題,曾懸賞巨額12,000法郎,也為食品長期保存技術拉開序幕。
脫氧殺菌 零防腐劑
看到密閉容器,就能認定是罐頭嗎?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所長廖啟成表示,若是只從外觀判斷,相當不準確,所謂的「罐頭」一定要包含脫氣、密封與高溫殺菌三道處理,常見容器除了馬口鐵罐、玻璃罐,也可以是殺菌軟袋(如各式調理包、單包裝的小鐵蛋)。
「脫氣,是要減少裡面的氧氣;密閉,才能將食物和外界的水、空氣與微生物完全阻隔;加熱殺菌,則是把病原菌或是造成腐敗的物質(微生物 或酶)都消滅,是食品耐久不壞的重要工序。」廖啟成提到,上述製程足以讓罐頭達到商業無菌狀態,在常溫下保存2~3年。此外,法規上也明定罐頭不得添加防腐劑,廠商沒理由、也不需要額外多花一筆錢使用防腐劑。
食材把關 源頭管理
擔心高溫加熱,會破壞罐頭內容物的營養?「除了水果、冷盤沙拉,加熱可說是所有食物入口前必經步驟。不只是加工食品,即便在家自行料理,同樣需要加熱把微生物消滅。」廖啟成認為,加熱是許多烹調方式中的常用手段,不需特別擔心罐頭製程中的加熱會破壞營養。
由於食品加工廠在製程上嚴謹,對食材來源也相當重視,因此質量都能維持在一定水準之上。「近2-3年 食品安全事件之後,政府與業者都更加強源頭管理。食材從哪裡來?是否有合格的檢驗報告?都會一一登錄。」廖啟成也提到,以往廠商較注重產品加工製程,現在國內食品加工廠,甚至會派人到國外查看供應商的環境,層層把關,就是希望消費者吃得安心。
多元創意 在家上菜
由於運輸方便,過去鳳梨、洋菇、蘆筍等農產品加工的「三罐王」, 曾是台灣 60 年代的外銷主力。台灣罐頭食品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謝孟璋表 示,1987 年受到新台幣大幅升值,以外銷為主的條件不復存在。為此,國內廠商紛紛轉向多元創意、即食的軟包裝食物研發,同樣開創出一番新局面。
「前端原料食品工廠都處理好了,有東坡肉、麻婆豆腐、也有整條魚的調理包,民眾只需加熱,再燙個青菜,在家就能輕鬆品嘗美味料理!」謝孟璋提到,隨著國人飲食習慣的改變,罐頭不僅是山友野外的戰友,地震、颱風天斷電的急難救助品,也能是家庭主婦做菜的好夥伴。◇
會址:10485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2段170號7樓
電話:(02) 2502-2666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官方網站:http://goo.gl/q9BNHI
(行銷企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