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浪漫主義風景畫家佛烈德利赫 冰封的記憶

《冰海洋》。(維基百科)
《冰海洋》。(維基百科)

文/史多華

習慣於祥和寧靜田園風光的藝術愛好者,看到這幅佛烈德利赫的這幅「風景畫」時,一定感到有些錯愕。只見蒼白荒涼背景中,一叢破碎的冰片被暴力推擠成尖銳嶙峋的小山;在結冰的海平線上顯得十分突兀。有人形容,就像一個沉睡海底的巨人甦醒時,撞破表面冰層的景象一般。

這幅《冰海洋》是十九世紀德國浪漫派畫家卡斯巴.大衛.佛烈德利赫的作品。他年幼的時候,發生過一件令他終生難忘的悲劇。他跟著父親和兄弟到一個結冰的湖面玩耍。結果他腳下的冰層破裂,致使他下沉,眼看就要滅頂,他哥哥情急之下奮不顧身跳入水中救他,結果他獲救了,而哥哥卻永遠被冰封湖底。就在那個傷心的童年時期,他又先後失去了母親和姐姐。

或許是童年悲劇的烙印吧,佛烈德利赫的畫中總有揮之不去的感傷。這幅《冰海洋》除了荒涼悲愴,更呈現出大自然力量的殘酷和不可抗拒。從裸露出的船隻殘骸,可知這是艘遇難擱淺的廢棄船隻,長期在冰洋間受冰面撞擊、摩擦、擠壓多時而激起這個冰山景象。

這個景象「美」嗎?很難這麼形容。它不同於過去古典藝術中追求的和諧優雅,但卻能引起另一種令人震撼的強烈感受,或許就是當時哲學家康德所說的「崇高(Sublime)」吧。哲學家們認為「美」與「崇高」都是藝術所能對觀眾激發的感動。美是令人愉悅愛慕的,崇高是經過痛感而昇華的。這種「崇高」的力量,我們在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如最後的審判》;或在貝多芬強大力量的交響曲中也能領略到。

浪漫主義藝術崇尚表現人類的強烈情感,不避諱殘酷、悲情、甚至恐怖的內容,在十九世紀初期繪畫、文學和音樂上似乎都有同樣趨勢;與追求理想美的新古典主義形成一股時而抗衡時而互補的勢力。歷經革命的法國浪漫派畫家的偏好表現歷史悲劇,而與文學緊密相連的德國浪漫主義者則鍾情於表現大自然浩瀚、雄偉;載育萬物的包容卻又蘊藏危險、深不可測的力量。

佛烈德利赫是個澈底的浪漫主義者,他的風景中流露出強烈的個人情感,夢想與內心折磨。偶有點綴畫面的人物,多以背影出現,彷彿在邀請觀眾跟他進入一個神秘的境域,超脫了塵俗(也可能是逃避了現實),也在藝術創造的「自然」中得到療癒和撫慰。◇

延伸閱讀
回應北韓挑釁 美B52飛越韓領空
2016年01月10日 | 9年前
青春.歲月.皮相
2015年01月21日 | 10年前
疑得罪官二代 偵探夫婦入獄
2014年08月12日 | 10年前
【王健專覽】美從哪裡來
2014年03月31日 | 10年前
台研發抗癌新藥 獲美人體實驗許可
2014年03月25日 | 10年前
【小寫手大作家】最美的字眼
2014年03月20日 | 10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