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議會通過決議 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歐盟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據英國《金融時報》13日報導,歐盟議員通過一項決議,認為中國仍沒有資格獲得市場經濟地位,而且沒有理由放鬆針對中國的反傾銷規則;按照這些規則,歐盟可對被發現低於市場價格的中國產品開徵報復性關稅。而市場經濟地位將使中國的出口更容易進入歐盟。
歐洲鋼鐵行業近期爆發的危機加劇了有關各方對放鬆此類關稅的擔憂,歐洲企業稱,他們被來自中國鋼廠的價格便宜得不公平的產品壓得喘不過氣來。
來自英國工黨的歐洲議會議員戴維·馬丁(David Martin)表示:「此次投票發出一個信號:如果任何措施削弱我們捍衛自己不受中國不公平競爭影響的能力,歐洲議會就不會接受這種措施。」
報導說,歐洲議會12日的投票並無約束力,但它向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發出了一個信號,後者今年必須就這件事提交議案,然後由歐洲議會投票決定是否批准。
大陸民眾:中國確實不是市場經濟
有大陸浙江杭州的網民對此表示:「中國確實不是市場經濟,尤其國有壟斷企業尤為特出,看看電話費、漫遊費、銀行、石油等等。」
一名河南鄭州網民說:「是不是市場經濟自己還不知道嗎?」吉林四平網民說:「中國本來就不是市場經濟。」
「中國也需要自問,自己是否已真正轉型為完全的市場經濟。」北京大學國際組織研究中心主任張海濱說。
有網民表示:「歐洲反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做法是完全正確的,中國政府長期以來為了少數利益集團的利益一直在干預股市、房地產等市場,嚴重擾亂了市場的正常秩序,使股市消滅了大部分中產,爛印貨幣加槓桿政策洗劫和掠奪了中低收入,甚至嚴重透支了他們的財富,降低了企業的生存空間和國際競爭力,同時也間接地擾亂了國際市場。」
中共靠遊說爭取市場經濟地位
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獲得市場經濟地位一直是北京方面國際經濟外交的主要目標之一。但迄今只有澳洲和南非等少數國家承認中國屬於市場經濟,其背景是這些國家與中國在雙方都作出讓步的情況下達成了全面貿易協定。
有分析認為,在基本上不受國家指導的情況下作出放貸和生產決定這一條上,中國達不到市場經濟的標準。而北京方面更加熱衷於依靠遊說獲得市場經濟地位,而不是改革本國經濟,憑藉真實表現獲得這一地位。
北京方面聲稱,2001年的入世協議規定了中國將在15年後獲得市場經濟地位。但是這種觀點日益受到貿易律師的挑戰,他們提出,這種解釋是基於對協議中措辭含糊的相關部分的誤讀。貿易律師稱,在2016年12月之後,進口國仍可以決定是否認為中國是市場經濟。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12日也撰文表示,在查閱了中國在2001年入世時簽署的初始協定《中國加入WTO議定書》後,可以明確的是:中國無法在2016年12月加入WTO十五週年到期後「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但WTO也沒有在這份締約文件中明確,十五年之後若中國仍未獲得市場經濟地位,該如何處理?
《金融時報》也表示,尤其是考慮到國家指令性放貸在中國造成的巨大扭曲,辯稱中國是市場經濟是很難站得住腳的。與此同時,如果支持自動授予市場經濟地位的法律主張勝訴,而各大經濟體仍拒不給予中國這種地位,那將是對國際貿易體系中的法治的沉重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