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中國人有錢但內心貧窮?

⊙顏丹

一則發生在今年年初的舊聞,如今讀來依然觸動不小。事件發生在日本成田機場,一名自稱是「某建築公司社長」的中國女子赴日購物後準備返程回國,「在辦理登機手續時,行李手推車撞到了另一名中國女子的行李手推車,被提醒後反而用手掌摑對方,造成對方嘴唇部有輕微裂痕」。

這一發生在機場的暴力行為瞬間引起了當地人的「圍觀」,不少日本民眾表示:「在大阪等地經常會遇到此類(中國遊客不文明)事件」,「沒有禮貌、沒有道德、素質很差……」,「我們真的需要歡迎這樣的人來日本嗎?」而其中,最引人深思的一句則是:「他們有錢,但內心卻極度貧窮」。

的確,改革開放30年,讓一部分中國人先富了起來。根據官方統計,「當今中國10%的富人,占有國家總資產的45%」;根據北京大學發布的報告,「中國頂端1%的家庭占有全國1/3以上的財產」;根據官媒的報導,「中國的GDP總量已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還有數據顯示,「中國發達地區的高管薪資接近美國水準,超過90%」。

中國人不僅有錢,也捨得花錢。有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遊客在境外消費約達2,150億美元」;「中國消費者全球奢侈品消費達到1,168億美元,買走全球46%的奢侈品,而這其中,910億美元在國外發生」。按照媒體的說法,中國遊客的頭頂上往往被貼上「世界主要旅遊消費群體」、「行走的錢包」、「高端購買力」等這些能給其它國家帶來經濟驅動力的耀眼標籤。中國遊客在國外奢侈品店一次購買數十個同類高價產品的大手筆,也時常令當地民眾驚歎不已。

照理說,有錢的外賓、捨得花錢的客人應該更受當地人的歡迎與厚待。然而如今,我們普遍聽到的卻只是不禮貌、不文明、素質差之類的反饋與回應。難道說,那些外國人都是些沒眼光、不知好歹、不懂感恩的「白眼兒狼」?難道說,他們與生俱來就對中國人存有偏見?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至少中國人上演打人、動粗的一幕在先,那麼,我們就不該只一味地往自己臉上貼金,卻沒有勇氣承認並面對自己的不足。

事實上,人們沒有理由只把輿論的槍口對準在日本成田機場打人的那一位社長,畢竟她只是「10%的富人」、「頂端1%的家庭」、「薪資接近美國水平的高管」中的一位而已。當然,我們也不能以偏概全地認為,中國的有錢人都是類似既動口、又動手的「非君子」。然而,從過往發生的「中國遊客在泰國機場插隊被勸惱羞成怒出手打人」、「中國遊客熱水潑空姐」、「中國遊客在美國坐客運搶座位打架,傷及男孩被銬上手銬」等無以計數的不但關乎素質、更關乎法律的事件中,我們顯然無法迴避「存有暴力傾向的已非個別有錢人」的事實;並且足以看出,他們的內心的確是極度空虛、悲哀與貧瘠,甚至猙獰不堪、扭曲至極。跟他們所擁有的財富相比,一幕幕動輒對人施暴的行為則更加顯現出這些人的品行拙劣、道德低下,甚至連基本的法律意識都沒有。

打人違法,就這點來說,恐怕連沒知識、沒文化的人都懂。而中國那些有錢人之所以不懂,或者明知故犯的原因,就在於他們成長、生活的大環境,原本就是一個無法無天、即使傷害別人,也無需考慮後果的極端社會。兩個人打架,最終誰能成為真正的贏家,不是看誰有理、誰合法,而是要看他們所擁有、所代表的身分、等級如何。長此以往,這些時刻居於上風、回回都能為自己開脫的特權人士就會形成一種觀念,即有錢、有權就是老大,而動粗、施暴才能讓別人認識到自己是老大。

就是這種可笑至極的邏輯,在整個中國集權、專制的統治之下存在了數十年。在旁觀者看來,這滑稽之中也暗含著莫大的悲哀。那些擁有了大筆財富、至高權力的高階層有錢人,如今卻仍要憑藉下三濫的市井惡徒所慣用的卑劣手段——動粗、施暴,才能感到高人一等。他們的權力、財富、地位,甚至是受到的教育也並未讓他們懂得,除了物質的富足之外,作為人,還要實現精神以及內心的富足。也就是說,在心靈深處,要升起包容、理解、友善、仁愛等一切正的能量,而這些能量才是真正讓人感到幸福與滿足的根源。

從這些花了錢、滿足了物慾,卻動不動就讓自己深陷「打人事件」的有錢人身上,我們只會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錢真的買不來所有的東西,有時候就連讓自己幸福都做不到。於是,在GDP增速一路飛漲的「神話」面前,中國人是否該不斷地反思,自己就真的那麼需要錢嗎?如果有了錢,我們還要打人泄憤、滿腹仇恨,要這麼多錢又有什麼用呢?如果精神的昇華、內心的富足就能讓我們時刻處在幸福之中,那麼追求精神、完善內心,不正是一條通往幸福彼岸的捷徑嗎?◇

延伸閱讀
中國人急出逃 砸大錢辦投資移民
2016年04月27日 | 8年前
中國假貨多 催生海外代購潮
2016年03月08日 | 8年前
1成7陸人領無年終 4成不滿意
2016年01月15日 | 8年前
研究:雇外勞越多產業薪越低
2016年01月13日 | 8年前
外逃嚴重 中國人不想當中國人
2015年12月11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