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文化與台灣 老外這麼看

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了許多中華傳統文物。(陳柏州/大紀元)
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了許多中華傳統文物。(陳柏州/大紀元)

文/ 畢靜翰
關於中國文化與台灣,我常常聽到人家說,「我是台灣人,我學這些中國的歷史跟文化幹嘛,真是浪費我的時間耶!」,也常常會有人跟我說,「唉!這些台灣人主要的文化來源就是中國,他們明明就是中國人!」

這兩種想法,我都不喜歡。

我自己是半個德國人,半個法國人,又是英國前殖民地的公民(耶~),所以因為有這個立場,我就會覺得,把文化當政治,把政治當文化,其實是個弊大於利的思考方式。

英格蘭、高盧、德國都曾經是自由的地方,後來被羅馬人統治了,也被蹂躝了幾百年,才能夠重新變為自己的主人。一直到現在,英格蘭人會紀念曾經造反的布狄卡(Boudicca),法國人也都記得跟欣賞與凱撒拼命的維欽托利(Vercingetorix),德國人建國的那段時間也很認同他們的「國父」阿米尼烏斯(Arminius)──如果他沒有打敗羅馬軍隊的那段歷史的話,現在的歐洲跟德國肯定會很不一樣。

他們都是反抗者,不願意當奴才的自由人──但同時這三個國家也接納了很多羅馬文化跟DNA。說真的,他們也蠻喜歡那些來自於羅馬希臘世界的文化和歷史,因為那些東西已經變成了他們的一部分。如果硬要把這些已經根深蒂固的東西都剷除掉的話,剩下的東西會很少,會太少了吧。

拉回到比較接近我們現代的歷史事件,美國建國之前是英國的殖民地,有不少人也是英國血統的,說的語言也是英文──反正,他們的文化就是英國文化無誤。但建國之後,也沒有人說要把莎士比亞的舞台劇都燒掉不教了,也沒人說,讓大家去學印地安人的語言算了,「趕快把英文給忘掉!」

文化不是這樣經營的啦,不管是「全盤不要」還是「說英文的人就是英國人!」這種想法,我會覺得這都是自卑感作祟的結果吧。

文化是活的,中文、唐詩、紅樓夢,已經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但台語、原住民的習俗和語言,本土的各種小故事與歷史事件,也是這裡的文化啊!沒有必要割掉自己的鼻子還硬要別人說這樣很漂亮,就算以前有人很刻意把台灣文化的一部分排除在外,解決的方法並不是學他們刻意去排斥一些本來還不錯的文化,解決的方案是什麼呢?帶著全部的文化和歷史向前走!

美國建國之後,並沒有刻意去排斥莎士比亞,莎士比亞也一直是課本的焦點之一,但美國人也不斷在發展自己的文化,所以後來就出現了海明威,也出現了惠特曼(還有史匹柏!)。現在美國的課本裡,莎士比亞跟海明威可以和平共存,是國家的福!

政治是政治,文化是文化──政治無法帶領文化,文化也無法代表政治立場。所以不要一直計較某某東西的來源,趕快用手邊的那些已經存在的文化創新吧!讓大家一起向前走,一起去找台灣的海明威。

(和史匹柏!)

──本文經作者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中華神傳文化是共產毒素的解藥
2016年04月01日 | 8年前
油畫家:神韻風格 華人世界獨有
2016年03月28日 | 8年前
柬埔寨王室後裔88人同觀
2016年02月01日 | 8年前
畫家:感恩神韻賜福
2016年01月30日 | 8年前
三言兩語說「韓流」
2016年01月31日 | 8年前
孔子學院搞統戰 歐美大學紛關閉
2015年01月27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