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復活節也該知道!美國人過復活節八個有趣小知識

復活節並不是純粹意義上的基督教節日,邦尼兔和彩蛋等習俗也不起源於基督教。(Lesekreis/Wikimedia Commons)
復活節並不是純粹意義上的基督教節日,邦尼兔和彩蛋等習俗也不起源於基督教。(Lesekreis/Wikimedia Commons)

【記者陳潔雲/綜合報導】

春分剛過,這個週日(27日)就是復活節了。在今天的西方,復活節是僅次於聖誕節的重大節日;從宗教意義上看,復活節則比聖誕節還要有分量。不過,復活節在今天已經民俗化,這一天,家家戶戶的孩子們都會尋找彩蛋,人們還會互贈巧克力蛋(或裝糖果的塑料蛋),當然也少不了兔子形的禮物(最多的是巧克力)。然而,這些符號和傳統從何而來呢?

復活節期間是巧克力製造商最繁忙的季節。圖為波蘭小學生參觀德國霍爾諾的巧克力生產廠家。(Sean Gallup/Getty Images)復活節期間是巧克力製造商最繁忙的季節。圖為波蘭小學生參觀德國霍爾諾的巧克力生產廠家。(Sean Gallup/Getty Images)

實際上,復活節並不是純粹意義上的基督教節日,邦尼兔和彩蛋等習俗也不起源於基督教。

復活節的英語和德語原指古代異教的「春節」,即慶祝春回大地的節日,選在春分時分(黃曆二月十五前後)。此後開始日長夜短,寓示著光明蓋過黑暗,月圓時不但日間充滿光明,夜晚也被清暉照亮。

該節日源於古巴比倫的生育與戰爭女神伊什塔爾(Ishtar),後來西歐的黎明、春天女神則名叫依絲翠(Eastre),讀音十分相近,這個名字的涵義為東方,正是朝陽升起之處。依絲翠女神的兔子則象徵著春天的復甦和新生命的誕生。

復活節也吸納了許多慶祝春回大地的異教習俗,如吃彩蛋最早見於古巴比倫迦勒底地區的宗教儀式——蛋從生下到孵出小雞,有兩次新生,因此是生機的象徵。基督徒以復活蛋比喻「新生命的開始」,象徵「耶穌復活、走出石墓」。

不過,你能想像在教堂裡擲雞蛋的場景嗎?在中世紀真的就是這樣的。牧師會向唱詩班的一個男孩拋出一枚煮雞蛋,男孩則會繼續擲給同伴,當12點的鐘聲敲響時,誰持有這枚蛋,誰就是贏家,可以保留它。

下面則是美國人過復活節的八個有趣事實:

1.復活節兔子過去不下蛋。

傳說復活節彩蛋都是兔子的蛋。但其實,直到18世紀德國人來到美國賓州,邦尼兔孵蛋的傳統才來到美國。

現在兔子是給孩子們送復活節雞蛋的使者,在復活節這一天,孩子會收到兔形禮物。彩蛋一般事先藏好,然後由兒童來找尋,是表達友誼、關愛和祝願的方式;人們相信當天找到最多復活蛋的人,在新的一年會喜樂平安。

各式美味的巧克力彩蛋和找復活節彩蛋的遊戲是小孩子們的更愛。(Fotolia)各式美味的巧克力彩蛋和找復活節彩蛋的遊戲是小孩子們的更愛。(Fotolia)

2.復活節購買新衣服的習俗出於一種祈願。

在19世紀中葉的紐約,人們認為在復活節這天穿上新買的衣服會帶來好運。這一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著新裝參加紐約第五大道復活節遊行的人們。(記者戴兵/攝影)著新裝參加紐約第五大道復活節遊行的人們。(記者戴兵/攝影)

3.復活節帽子大遊行在美國的歷史並不很長。

1933年,作曲家歐文‧柏林(IrvingBerlin)將復活節帽子遊行引入了美國通俗文化中,他創作的民謠《復活節遊行》(EasterParade)今天仍然是節日期間傳唱最廣的歌曲之一。

紐約復活節遊行帽子爭豔第五大道。(記者戴兵/攝影)紐約復活節遊行帽子爭豔第五大道。(記者戴兵/攝影)

4.裝飾蛋來自烏克蘭的傳統。

裝飾華麗的雞蛋要用蠟和染料製作,被稱為pysanka。直到烏克蘭移民來到美國,這一豐富多彩的習俗才流行起來。

裝飾華麗的傳統和新式烏克蘭彩蛋。(Lubap/Wikimedia Commons)裝飾華麗的傳統和新式烏克蘭彩蛋。(Lubap/Wikimedia Commons)


##換頁##
5.
美國白宮復活節滾彩蛋的傳統開始於1878年。

海斯(RutherfordB.Hayes)總統執政期間,白宮開始復活節滾彩蛋的活動。不過,邦尼兔是在尼克松總統上任後才加入的,當時,尼克松太太的一名手下幸運地穿上了這身行頭。

復活節滾彩蛋活動是白宮每年的傳統節目之一。圖為 2006年前美國總統小布什(後中)在活動中現身。 (Mark Wilson/Getty Images)復活節滾彩蛋活動是白宮每年的傳統節目之一。圖為 2006年前美國總統小布希(後中)在活動中現身。 (Mark Wilson/Getty Images)
2014年白宮復活節滾彩蛋活動中的邦尼兔。(Mark Wilson/Getty Images)2014年白宮復活節滾彩蛋活動中的邦尼兔。(Mark Wilson/Getty Images)

6.在美國,復活節是糖果消費量第二大的節日,僅次於萬聖節。

舊金山一家糖果店陳列的花色繽紛的復活節糖果。(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舊金山一家糖果店陳列的花色繽紛的復活節糖果。(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7.復活節吃的小雞形狀的棉花糖,過去需要一天多才能做成。

準確點說,做一顆小雞棉花糖(Peep)要27個小時。這是1953年的事了,當時每顆糖都要用一隻圓錐形的管子手工製作出來。今天的大規模機械生產中,全過程只需六分鐘。

復活節吃的小雞形狀的棉花糖。(William Thomas Cain/Getty Images)復活節吃的小雞形狀的棉花糖。(William Thomas Cain/Getty Images)

8.多數美國人吃巧克力兔子時,都會先把耳朵咬下來。

據一項調查,高達76%的美國人承認他們是從耳朵下口的,先吃腳和尾巴的人分別占5%和4%。

咬食復活節巧克力兔耳朵的女孩。(Matt Cardy/Getty Images)咬食復活節巧克力兔耳朵的女孩。(Matt Cardy/Getty Images)

復活節的東方之謎

今天復活節的英文為Easter,字面上的意思為「東方人」。從《聖經》的《路加福音》、《馬太福音》、《以賽亞書》,諾查丹瑪斯的《諸世紀》預言,到東方的《推背圖》、《步虛大師預言詩》和《格庵遺錄》,都預言聖者從東方出。這其中有怎樣的關聯呢?從修煉界對這一巧合的解讀來看,西方復活節之謎極有可能在東方破解而「復活」。

延伸閱讀
【創作DIY】摺紙兔子
2015年12月28日 | 9年前
聖誕 一個真實的神話
2015年12月23日 | 9年前
再耕園成果展 樂活人生不一樣
2015年12月08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