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主體意識視為統獨之爭 莊國榮:亂扣帽子

近幾年高中歷史課綱問題,將台灣主體意識定為統獨議題之爭,政大教授、前教育部主祕莊國榮認為,這是亂扣帽子的說法。(記者陳柏州/攝影)
近幾年高中歷史課綱問題,將台灣主體意識定為統獨議題之爭,政大教授、前教育部主祕莊國榮認為,這是亂扣帽子的說法。(記者陳柏州/攝影)

(記者江禹嬋/台北報導)

現在年輕世代不斷強調台灣主體意識,引發不同世代的爭論,導致鴻溝日益加深,近幾年高中歷史課綱問題,被定位為統獨議題之爭,政大教授、前教育部主祕莊國榮認為,這是亂扣帽子的說法。

10年就歷史長河只是短短一瞬間,就一個人來說,可以從一位國中、小學生,成為社會新鮮人,可以從懵懂無知的孩子,變成一個獨立思考的人。

過去8年最嚴重問題,是政府實施嚴重的鎖國政策,也就是把台灣鎖進中國,沒有全球視野,外交、經濟皆依賴中國,限縮台灣發展的可能性。他認為,未來台灣從外交、經濟、政治、教育等,都要跟中國有良好的互動與來往,但不代表要把全部的視野都放在中國上。

若以中國為本位來看台灣,台灣就是個邊陲小島。台灣主體意識不是要掉入統獨爭議,台灣如何走一條自主、自由民主的道路,有要面對的國際現實,這必須要務實地走。

談論台灣主體性,不是一般很表面在談的統獨之爭,這是亂扣帽子,而是回到以台灣為中心,就會看到台灣在全球的處境,在全球中找尋台灣的出路、定位,更會進一步看到東南亞、韓、日以及太平洋另一端的國家,才能看到台灣的機會與可能性。

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要讓學生成為一個身心健全,有生命主體性的人,教育若把每位學生教成別人的附庸、經濟發展的工具,這種教育怎麼會好?

台灣主體意識,在個人層次、教育的根本價值,就是教育出完整、具有自己特色與意義的公民;他強調,一個國家也是如此,台灣必須找到自己的位置,再從這立足點上找出路,才能讓台灣更公平、更進步。◇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