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紅潮競爭 學者:政府應助廠商轉型
台灣領先全球的半導體製程、IC設計技術,成為中共首要併吞的目標,近來中共當局積極以政策資源,扶植當地半導體產業供應鏈,不斷進軍併購全球先進的半導體製程、IC設計,但也不斷踢到鐵板。
中國的紫光集團近來更大動作宣布入股台灣三家半導體封測廠,引起各界疑慮與反彈,許多學者也連署反對IC產業開放中資,雖然經濟部強調,開放中資投資IC設計將有限制,但各界仍質疑,是否能夠防止技術、人才等流失。
面對紅色供應鏈競爭,台灣要如何避險?我國企業轉型契機在哪裡?如何留住優秀人才?新政府上台後應該如何因應?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表示,其實上述這幾個問題是連貫在一起的,整個產業不能夠復興的話,薪資高不起來也留不住人才,都是環環相扣的問題。
邱俊榮認為,台灣「不要怕淘汰、整併」,過去整個資通訊ICT、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其實很多是「時機所造成,而非實力所造成的」,例如過去中國的崛起,提供很多外在大環境的利多,這些大環境的利多可能是滿重要的事情,讓過去很多廠商可能不需要做太多的努力就可以得到很多的發展,中國當時的崛起導致這樣的情形,但這樣的情形目前可能已經完全不見了。
邱俊榮強調,如果還想要靠著過去的模式來支撐台灣的ICT、半導體產業發展,已完全失去可能性;對全球來說,哪裡有錢就去哪賺錢,可以把眼光鎖定在中國市場,但對手的競爭力非常強。
現在更重要的事情,是「怎麼樣能夠讓廠商在威脅情況下,可以更積極去從事創新研發」。邱俊榮表示,因為不創新研發就是死路一條,過去除了市場的利基之外,政府幫了很多忙,也提供很多資源發展這些東西,但久了之後,太多資源反而阻礙了廠商成長進步、轉型,它不是動力是阻力。
因此,面對這麼大的困難,邱俊榮認為政府應該重新去檢討過去資源的應用,是否還要用補貼、挹注企業的方法,協助企業成長。他指出,這種方法現在看來是沒有用的,應該讓產業面對這些競爭、挑戰,也讓廠商充分了解到「廠商全世界都有,不能只依賴中國市場」。
邱俊榮認為,政府唯有在思維上改變,重新調整資源,台灣產業升級轉型才有希望,企業有獲利才有可能留住人才,「政府要去想如何有效的讓廠商升級轉型,重點式檢討,過去方法可能是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