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跌不休 庫藏股哪兒錯了

 (Fotolia)
 (Fotolia)

【記者張東光/編譯】

上週重要的國際市場消息之一是日本電訊媒體企業、也是鴻海事業夥伴的「軟體銀行(軟銀)」為鞏固投資人信心,宣布執行迄今最大宗的股票買回計畫,17日起斥資5,000億日圓(約新台幣1,468.31億元),回購約14%的自家股票。其實許多台灣上市櫃公司也會在自身股票價格大幅下跌時,啟動回購股票的機制「護盤」,以穩定投資人信心,但此舉是否真能為慘跌的股票「止血」呢?

企業回購股票(或稱庫藏股)可減少企業在外發行的股數,直接提升每股獲利,但它卻不是提振股價的靈丹妙藥,投資人切不可光看這項因素就買進和持有個股,否則可能付出慘重的代價。

例如,曾是市場寵兒的極限運動攝影器材製造商GoPro公司近年業績一直走下坡,儘管該公司宣稱去年第四季買回3,560萬美元的自家股票,平均買回價格為23.05美元,但該公司去年底股價已至18.01美元,今年來持續下挫,這月4日又大跌近8%,僅剩9.78美元,公司庫藏股的護盤如同石沉大海。專家認為,該股去年第四季意外虧損是股價頻頻破底的主因。

庫藏股或隱藏管理缺陷

市場觀察網站報導,追蹤企業回購自家股票的InsiderScore研究公司副總裁西爾弗曼(Ben Silverman)形容此一現象時說,買回庫藏股常被經營階層用來掩飾企業無法持續成長和創新思考的缺陷。

麻州洛厄爾大學經濟學教授拉索尼克(William Lazonick)暗示,企業買回庫藏股可能導致美國陷入經濟衰退和造成財富集中的反效果,他認為這些回購股票資金原本可用來進行實質投資,進而支撐就業和促進企業長期的穩定成長。

根據統計,2014年美國500大企業的紅利分配中有78%以股票選擇權等形式進入了高管們的口袋,因此高管們有很大的誘因用祭出庫藏股來推升股價。此外,像伊坎(Carl Icahn)等對沖基金維權股東慫恿企業買回股票也助長了企業大量買回股票的歪風。

另據研究公司Arance統計,美國企業在去年第三季在配息和庫藏股買回的金額達創紀錄的2,457億美元,同比成長4.9%,同季累計一年回饋股東的金額高達9,348億美元,預計2015年全年的回饋金額約9,500億美元,突破兆美元關口指日可待。

進場時機影響庫藏股效果

至於為何去年美國上市企業花了這麼多錢買回股票,但美股元月卻出現異常下跌的元月效應呢?西爾弗曼認為許多企業往往會在股價上漲的時候買回庫藏股,而股價回落時卻無所作為,這是進場時機使然。

舉蘋果公司為例,過去5個季度該公司在公開市場買回2.8112億股股票,買回平均價格在117.48美元,但最新的收盤價已跌到96.6美元,較買回成本下跌約18%。

對此,西爾弗曼認為庫藏股不必然提供了一個可讓投資人放心的地板價,股價反應市場總是對的,市場通常只會鼓勵那些營運漸入佳境的股票。◇

延伸閱讀
波音獲利前景欠佳 股價重挫近9%
2016年01月28日 | 8年前
成本降低 台塑四寶年賺1414億
2016年01月11日 | 8年前
1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 連八個月下跌
2015年12月28日 | 8年前
網攻竊億人個資 美起訴3以色列人
2015年11月11日 | 8年前
巴菲特投資多支績優股慘跌
2015年10月25日 | 8年前
投資股票 不可不知10%規則
2015年10月04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