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與成功驚人相關
對許多人來說,富有慈悲心(或言同情心)的管理之道,這一理念說好點是太煽情,說得不好聽則是管理不善。但新的研究表明,善良的品行並不會讓管理者顯得太軟弱,反之,利他的品行會在團隊中增加領導者的威信;在某些情況下,還能提升競爭優勢。
人們較願意與慈悲者共事
假設,您可以自己決定共事或合作的對象,今天有兩個具同等能力但性格不同的人,您會選擇誰呢?應該是較善解人意的那一位。
華頓商學院教授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認為,比起專注於自己,善良和慈悲會給我們更大的優勢。「好人會先達到目標,只要他們學會不讓別人利用他們的善良。」
格蘭特表示,有不少處處為人著想、體恤同事和員工的領導(此處稱「給予者」),都處在成功階梯的底部。但研究發現,在成功階梯的頂端,給予者也特別多。
給予者既集中在最不成功的人群中,同時又集中在最成功者之列。這是怎麼回事呢?
格蘭特指出,成功與不成功的給予者,區別往往在於策略。當給予者們學會不被別人利用時,他們的善良特質會讓他們比任何人都成功。為什麼呢?部分原因是每個人都喜歡和他們共事,欣賞他們的善良和肯為他人付出的特質。
慈悲令人信任並勇於創新
除了共事時令人愉快輕鬆,具慈悲特質也讓人值得信賴。信任感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因為它讓我們感到安全。比起那些表現強硬的上司,我們更喜歡那些溫暖的人。
此外,信任還可以提升創新精神。格蘭特說:「當您(老闆)作出沮喪、憤怒的回應時,他(員工)會變得不願意冒風險,因為他會擔心犯錯誤的消極後果。換句話說,您扼殺了企業文化中的實驗精神,然而這卻是學習和創新的關鍵。」
慈悲得以感染企業文化
當我們看到有人在做富有同情心或幫助他人的事時,我們會受到啟悟,升起一種說不清的溫馨感(您甚至還會為之落淚或震撼)。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Jonathan Haidt)將此現象稱為「提升」。
海特和同僚的研究發現,當領導人彬彬有禮、尊重他人,或願意為團隊做出犧牲時,員工會有所「提升」,也會反過來對老闆更忠誠、工作更盡力。
更重要的是,「提升」還能感染周遭的氣氛。海特發現,在工作場所,富有同情心的領導者手下的員工,更可能對其他員工伸出援手或持友善態度。
另兩位研究者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Nicholas Christakis)和詹姆斯‧福勒(James Fowler)則表示,如果您很善良,您周圍的人更有可能同樣表現出善良。總之,富有慈悲心的行為富有感染力,「它會在您身邊延伸出去,獲得成倍的裨益。」
像對人一樣慈悲待己
慈悲待人有諸多益處,相對地,自我慈悲也相當重要。
多項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研究證明,如果想要在事業上有所建樹,您「與自己的關係」和「與他人的關係」一樣重要。如果在跌倒或失敗後對自己態度刻薄,只會讓自己再次失敗;如果您能善待自己,就有機會在下次做得更好。
鍛練自我慈悲的簡單方略,就是像對待失敗的同事或朋友一樣善待自己。心理學家克里斯汀‧內夫(Kristin Neff)指出,自我慈悲的3個組成部分:
第一,進行積極的內心對話,例如,您可以說,「失敗了沒關係,這不意味著你很沒用,只是你不擅此道。」
第二,明白每個人都會犯錯,而且您所經歷的是正常的。
第三,警覺那些負面的想法和情緒,不要追隨它們下去。
通過不斷練習自我慈悲,您的身心都會受益,包括更強健、更少焦慮和憂鬱,心靈恢復力也將提升。——摘編自《快樂軌道》(The Happiness 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