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食品堪憂 紅棗煮後冒白沫

安徽省六安市近日有民眾網購了新疆大紅棗,放入水煮後,鍋裡竟出現一層白沫。(網路圖片)
安徽省六安市近日有民眾網購了新疆大紅棗,放入水煮後,鍋裡竟出現一層白沫。(網路圖片)

【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

中國安徽省六安市疑現毒紅棗,當地郭女士稱她最近網購了新疆大紅棗,但放入水煮後,鍋裡竟冒出一層白沫,她因此詢問賣家,賣家竟稱白沫是抗癌物質,但網上資料則說是「保鮮劑」,而質監部門的鑑定費高達千元(人民幣,以下同),且要自付,郭女士無奈只好放棄維權。

據陸媒六安新聞網報導,安徽六安的郭女士致電媒體表示,自己最近在購物網站買了新疆大紅棗,回家將紅棗灼水時,卻驚見鍋中出現白沫,隨著水越煮越乾,這種白色物質慢慢凝結到鍋壁上,厚厚一層,多的地方甚至凝結成塊。用刀刮下來仔細察看,這種白色物質十分細膩,滑滑的,不溶於水。此情景讓她驚異,不敢食用。

不安的郭女士於是詢問賣家,對方卻指白沫為抗癌物質,名叫環磷酸腺苷,然而郭女士不相信,便上網搜尋資料,發現該物質應該是一些商販會噴的一種保鮮劑,噴完可使棗身發亮,不容易腐爛。郭女士覺得是賣家為了增加紅棗賣相而在表面塗了某種東西。

送檢貴 消費者無奈放棄維權

郭女士事後找到質檢部門詢問,對方表示需要鑑定後才知道,但鑑定費用須自付,而且高達上千元,郭女士表示,其紅棗價值不過百餘元,鑑定費卻如此昂貴,無奈之下只能放棄維權。對此,有評論批評質監部門的此種做法是變相叫消費者閉嘴。

在網上搜索不難發現,遇到類似事情的不止郭女士一人。近年來,毒食品事件頻頻在媒體上曝光,但事情大多不了了之,因為質檢部門、消費者協會等都是視若無睹。

陸民陷於舌尖上的不安全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是民眾最關心的事情。可是,現在在中國大陸,幾乎到了「無食不毒」的地步。不吃要餓死,吃了要被毒死,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越演越烈。

網上有評論稱,現今最可怕的是中國已進入了一個「我毒人人,人人毒我」的全民「互相下毒」的時代。舌尖上的中國,不但蘸盡了毒、假、劣,而且充滿了骯髒與晦暗。從毒海帶、毒荳芽上市,到「地溝油」堂而皇之回到餐桌,從「三聚氰胺」奶,到「皮革奶」、染色饅頭的橫空出世,從瘦肉精、蘇丹紅的粉墨登場,到「健美豬」、「化妝豬」不斷亮相⋯⋯時下的中國大陸,類似事件此伏彼起,前仆後繼,「下毒手段」不斷創新,國人無不談吃色變。

時事評論員袁斌表示,在毛時代人們吃不飽,江時代有的吃,卻沒人敢吃。人人為錢,不擇手段,「舌尖上的不安全」困擾著所有沒特供的中國百姓。

海外醫學雜誌最新刊登的一份研究報告稱,2015年中國大陸新增癌症確診病例約430萬人,約有280萬人因癌症去世,即平均每天約有7,500人死於癌症,而導致中國人癌症高發的一個重要原因正是「舌尖上的不安全」。

袁斌在其評論文章中寫道:「當然,中國的權貴們是無需為此發愁的,因為他們有特供可吃。面對『舌尖上的不安全』,避不開、躲不了、只能苦苦掙扎的唯有中國百姓。在告別短缺經濟多年後的今天,別的且不說,人們正在以此為持續30多年的自殺式高成長所付出的高昂代價埋單。我不懂,這種害得老百姓連吃都沒法放心吃的高成長有什麼可得瑟(得意自滿)的?」◇

延伸閱讀
故意輸官司 陸資本外逃新招
2016年02月17日 | 8年前
官富民窮 習近平令22省貫徹扶貧
2016年02月17日 | 8年前
陸P2P釀違約潮 公安部密令防動盪
2016年02月16日 | 8年前
資金快跑 陸上月淨流出近4兆
2016年02月15日 | 8年前
財經媒體:全球面臨五大威脅
2016年02月15日 | 8年前
陸客瘋購日貨 日人喜憂參半
2016年01月26日 | 8年前
2016年中國股市十大預言
2016年02月11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