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慶團圓 傳統文化之美

 (123RF)
 (123RF)

文/陳惟真

自古以來,在除夕夜之前,每家每戶無不忙碌於大掃除、新年布置以及辦年貨。這一切的辛苦,就是為了在除夕夜這天,家人聚在一起,迎接新年到來。讓我們一起了解,除夕夜當天的重要禮俗文化典故,想必今年,大家都能度過一個溫暖、傳統的除夕。

 (123RF) (123RF)

祭拜祖先——勿忘本

除夕這天,首先登場的就是祭拜祖先。祭祖最早可推至黃帝時期,相傳黃帝得道後,由黃龍接引上天,後人便開始祭拜黃帝。而祭祖除了意涵著中國人敬天追遠的精神,在祭拜過程中,也體現出中國人重視長幼次序的文化內涵。一般在祭拜時,多會由家中最年長的長輩主導,後輩則依長幼次序祭拜,長幼次序也會決定個人在祭祀過程中扮演的角色。

圍爐夜飯——慶團圓

遠在他鄉的親友兒女,不管是在外求學還是工作,一定都要在除夕這天,趕回家一起吃年夜飯。年夜飯也叫做「團年飯」、「團圓飯」、「辭歲酒」等,而「圍爐」這個說法,則是來源於古代的生活方式,古時人們都是圍著爐子吃飯,因此除夕夜的這頓飯又稱作「圍爐」。

年夜飯的每道菜一定是精心準備,根據菜餚的樣式,也有其象徵的意涵,例如用芥菜烹煮的「長年菜」有長壽的意涵,吃的時候要一口吞下,不能咬斷。

守歲迎新——辭舊年

除夕守歲的習俗最早見於魏晉南北朝,西晉周處的《風土志》說:「除夕夜,圍爐而坐,達旦不寐,謂之守歲。」

「守歲」意即在除夕夜當晚,家人聚在一起不睡覺,守夜迎春。守歲對年長和年輕的人有不同的意涵,對年長者來說,象徵珍惜光陰,對年輕人而言,則有替父母祈求長壽之意。

領壓歲錢——討吉利

因為「歲」與「祟」同音,因此在除夕當天12點一過,長輩要分發壓歲錢給晚輩,這樣就可以壓住邪祟。

據說壓歲錢始於漢代,當時稱作「壓盛錢」,明清時期,長者會用紅繩串連著壓歲錢送於晚輩。清人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壓歲錢》記載:「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錢,亦謂之壓歲錢。」

壓歲錢習俗流傳至今,長輩拿印有吉祥話或者生肖等圖案的紅色紙袋,裡頭放進數字吉利的紙鈔(如:六的倍數或千的倍數)。晚輩收到紅包之後,可以把它放在枕頭底下,據說可為新的一年招來財運。

爆竹聲響——賀新年

燃放爆竹在現今已不是過年獨有的景象,舉凡元宵、端午、中秋或者是商店開業、婚禮迎娶,燃放爆竹一直都是華人社會共同的習慣。但其實,爆竹最早的確是來源於過年,守歲的家人們會在子時,以猛烈的爆竹聲來驅逐鬼怪,迎接新年。

一個流傳許久的傳說故事中提到,有一種怪獸叫「年」,牠十分殘暴,總是會在除夕夜當天出來傷害人或牲畜。因為懼怕「年」,村裡面的人們總是會在除夕時逃往深山避難。有一天,村東頭來了一個白髮老人,告訴眾人他有辦法能將「年」獸驅走,眾人皆不信,紛紛上山躲避去了。

當「年」獸像往年一樣準備闖進村子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爆竹聲,「年」渾身顫慄,再也不敢造次了。原來「年」獸最怕這「劈劈啪啪」的爆炸聲。這時年獸又看到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害怕紅色的牠,於是倉惶而逃。

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回到村裡時,發現村裡安然無恙,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白髮老人是幫助大家驅逐「年」獸的神仙,人們同時還發現了白髮老人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其中一件就是燃放爆竹。自此以後,這個風俗越傳越廣,「過年」時要燃放爆竹也成為重要習俗。◇

延伸閱讀
市民專線不打烊 邊緣戶貼補8千元
2016年02月02日 | 8年前
過年不忌口 小心身體橫著長
2016年02月01日 | 8年前
過年第3波釋票 東部普悠瑪完售
2016年01月27日 | 8年前
臉書過年大調查 國人最愛PO旅遊照
2016年01月21日 | 9年前
高雄過好年 年節採購開跑
2016年01月20日 | 9年前
擔心過年手頭緊 逾9成勞工欲兼差
2016年01月19日 | 9年前
活化水車碾米廠 多元活動飄年味
2016年01月11日 | 9年前
取消